爱的太多,也许是如鲠在喉

节后上班,犹如犯人刑满释放后又被捉回监狱一般,各种不适扑面而来。再加上这几天各种信息、各种活动、各种作业、各种熊娃的连番轰炸,使得我们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而其中最揪心者,莫过于愁肠郁结。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怀疑:鼓励教育、爱的教育真的有那么伟大吗?一味鼓吹我们要爱孩子,要用爱去感化他们,要鼓励他们......这样,孩子们真的能端正言行,成为知书识礼之人,真的能体会我们的良苦用心吗?

就拿我所熟悉的孩子来说,对于冥顽不灵者,耳提面命无效,动之以情无效,温情感化无效,鼓励赞扬依旧无效,唯有练练字才能让他规矩一两分。每每看到那不屈不挠不交作业的顽强背影、那课间奔跑仍觉得自己委屈的小眼神、那再三提醒仍是大爷似的酷坐姿,那考试时双眼中的白迷茫……我真的不知还该如何鼓励。我也不知规矩在他们眼中为何物,我更不知礼义仁孝在他们胸中到底重几何。

对于孩子,我总觉得我们好像给予的太多,帮助的太多,而要求的太少。以至于孩子们认为我所拥有的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我想拥有的又是那么轻松易得,但凡是我的欲望,都必须是手到擒来。在多给予和多帮助面前,在家长替代式生活面前,我们的孩子好像失去了自己的本能:生活学习的本能。本应是最佳读书时,却不知为何读书,怎么读书。本应是自己的义务,却总像是在替他人服务一般。上课时常有这种感觉,所有的课堂,都是老师在学习,所有的成绩,都是老师在担心,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老师在更正......有的孩子在应该遵守规矩的年代,却因得到的爱太多,而丧失了遵守规矩的意识和能力。以至于课上走神、课下游荡、课后补习。呜呼,冥顽不灵何时敏,孰不知汝非是不能也,乃不知当为也!

现在的专家,有很多很多;教学的理念,也有很多很多。但真正适合孩子的,行之有效的,能让孩子知礼明义的,又是哪些呢?我想,凡事都应有个度,一刀切或者是一味鼓吹东风压倒西风的范式,只会助长不乖之风,只会剥夺老师管理之势。我们都喜欢得到爱,我们也愿意给予爱,但给予的太多,有时,也未必就是人格高尚的表现。不剥夺、不替代、不干预,才应是家长应有的姿态,让孩子自然成长,还孩子一个正常童年,不帮太多的忙,不夺太多的志,让孩子犯错、明礼、知昼暖,也许这才是成长的模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的太多,也许是如鲠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