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炮火下的东南互保

八国联军炮火下的东南互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义和团在京畿地区疯起的时候,南方的封疆大吏们开始紧张了起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等明白人都主张镇压义和团,维持与列强友好。

就在北方局势越来越混乱的时候,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接到英国外交大臣电报称:“我没有收到关于北方局势的准确情报,但消息似乎愈来愈坏。我深信,如果有同北京政府终于断交的任何可能性,我们应当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达成一项谅解。我完全相信如果他们(刘坤一、张之洞)可以指望得到女王陛下政府的有效支持,他们将在所辖地区尽力维持和平。毫无疑问,长江流域的任何骚乱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可能使很多人丧失生命,必须采取迅速行动。局势是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这些地区基本在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管辖范围之内,英国对这些地区的局势非常关注。

6月23日,南方各封疆大吏接到朝廷“召集义和团抵御外侮”的谕旨,此时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他们应该怎么办?继续和洋人合作还是对洋人动武?

毕竟这些南方封疆大吏都是常年跟外国人打交道的,其中利弊他们清楚的很。而此时,历史的英雄也出现了。就在南方各封疆大吏焦虑的时候,接到了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的电报:“北方局势不久必坏,三位大帅要想拯救社稷苍生,必须采用权益变通的办法;若是拘泥于朝廷谕旨,不仅东南地区的局势会坏掉,将来要想挽回全局也十分困难。”

盛宣怀,江苏武进人。这个人可是李鸿章的老搭档了。1870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协办其办理洋务等事务,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甲午战争期间,几乎以一人之力顶起了大清军队整个后勤;甲午战争后,他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北洋大学,南洋公学,后任督办铁路实务大臣。

义和团在山东直隶等地方的闹剧,盛宣怀对此一直非常关注。义和团当时大肆破坏铁路,作为铁路督办大臣,自然不断向总理衙门和直隶总督致电,要求镇压义和团保护铁路。

三位大臣接到盛宣怀电报之后,刘坤一略显迟疑,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试探性地致电张之洞,询问他的主张。作为朝廷封疆大吏,假如违背谕旨,实施东南互保,无疑承担了巨大的政治风险。而之后张之洞的表现,给了刘坤一一粒定心丸。6月24日接到刘坤一电报后,张之洞马上回电表示完全赞成声喧哗的主张。并请刘坤一即刻前往上海各国领事处订约,合力保护各国商人在长江内地的生命财产安全。

6月25日盛宣怀再次致电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称北京的局势有无挽救执法。李鸿章接到盛盛宣怀电报,表示赞同。此时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盛宣怀已经决定与洋人保持友好合作态度,保东南疆土,为大局扭转争取时间。

四位大臣的动作无疑是抗旨不遵的大罪,他们真的不害怕慈禧万一怪罪下来,取了他们的脑袋?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三人与慈禧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了。他们之间逐渐形成了清廷倚重大臣,大臣效忠清廷,彼此互相信任合作的关系。正是由于这样牢固的关系,晚清大臣让人鞠躬尽瘁地帮慈禧治理着国家,慈禧太后才能在风雨飘摇中驾驶着大清帝国这条破旧的大船继续航行。

正是因为这种混合着倚重、忠诚、信任诸多成分的关系存在,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人才敢于实行东南互保,而他们实行东南互保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刚刚听到东南互保消息的时候,慈禧太后肯定会因为大臣抗旨不尊感到气恼。随着时局的变化,她很快意识到三位大臣的良苦用心,于是称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老成谋国”。

1901年2月14日,逃出北京的清廷下发谕旨,肯定了东南互保,他们胜利了!经济发达的东南一带免遭战火蹂躏,经济蓬勃发展,百姓免于屠杀和劫掠。相较于其他唯命是从的士大夫,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国联军炮火下的东南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