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QQ”后的“80后”似乎也正在逃离“朋友圈”

卸载“QQ”后的“80后”似乎也正在逃离“朋友圈”_第1张图片

身边的好多小伙伴已经从手机上卸载了,在80后一代人成长过程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网络聊天工具“QQ”。你是从哪个版本开始的网络奇妙之旅?

还能够记忆起来“OICQ”这个词吗?那时的小企鹅就是整个童年的回忆。没有网络游戏的年代大家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网络上和不同的“小企鹅”聊天,在网络上结识“网友”在那时还是个时髦的举动。这一切是一个叫“腾讯”的公司开创的,那时我还不知道“马化腾”这个名字。现在QQ有8亿的用户,腾讯公司又“折腾”出了微信。


卸载“QQ”后的“80后”似乎也正在逃离“朋友圈”_第2张图片

微信的官方宣传语是:“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

的确,微信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大多数人生活方式。沟通、记录、分享、总结、支付、炫耀、庆祝......生活在这里呈现了互联网+的独特方式。

刚开始使用微信时,好奇于其能够发送语音的神奇,暗自窃喜能够节省很多电话费,还记得最初的微信的名称是“XX对讲机”,抱着手机像“对讲机式”的“发报”最初还是总能引来路人奇怪的眼神,以为是神经病,抱着手机自言自语,不知道有没有感同身受的小伙伴.


卸载“QQ”后的“80后”似乎也正在逃离“朋友圈”_第3张图片

  我习惯把手机设置成英文语言好多年了,虽然换过十来部手机,还是坚持如此。身边的好多朋友都知道,刚开始揶揄嘲讽不绝于耳。慢慢的,身边的人也习惯了,不再说什么了。不是彰显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多高,纯属习惯,就像是你习惯饭后一支烟。我后来才慢慢理解,你的行为能给周围的人带来“不适感”,但是你要是长期坚持这种"不适感",你就成为了别人的“习惯”。


卸载“QQ”后的“80后”似乎也正在逃离“朋友圈”_第4张图片

    “QQ”和“微信”都成为过我们大多数的“习惯”,只是后来我们有了新的“习惯”——“朋友圈”为什么微信的朋友圈产品内部翻译是“Moments”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吧手机设置成英文版看一下。我觉得““Moments”这个英文词恰到好处,用户分享状态和精彩瞬间,可不就是““Moments”吗?

现在好像一提到“朋友圈”,负面的言语有好多:秀、晒、炫满屏、各种微商、代购.......

“Moments”是为有分享精神的人而创造的,分享的本色,就是传递喜悦,既表达了自己,也可以传递很多快乐的东西。爱分享的人,往往能传递正能量。          现在的“朋友圈”有这样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可以与“朋友圈”保持距离,认为浪费时间刷“朋友圈”不值得。“朋友圈”本色无害,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你的生活态度。诚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别人也可以选择“屏蔽拉黑”。

““Moments””是一种习惯,内容的创造者会分享各自奇妙的生活。

希望逃离了“朋友圈”的我们可以回归“Moments”!

                                                                                                进入二维码,关注更多原创图文

卸载“QQ”后的“80后”似乎也正在逃离“朋友圈”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卸载“QQ”后的“80后”似乎也正在逃离“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