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理性地消费

如何更理性地消费_第1张图片

手机、电脑一天中总要蹦出好几次诸如出国旅游、国际大牌化妆品、网络课程的广告,这是一个被各大利益集团挟持的消费时代。

处于这样的时代,我们有可能活得更自由一点点,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理性地消费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加入购物车的那一刻,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买?买了它,自己就会变得更幸福、更快乐,生活就会更便利吗?

1  出国旅游真的有必要吗?

记得高中时我在同学录上写下的理想是环游世界,10年后的今天,理想早已改变。但是对于出国旅游这件事还是耿耿于怀,但也多了一分理性。

这份理性就是搞清楚出国旅游的目的再行动。

在财力、时间所不能及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为没办法出国旅游而烦恼,知道你想通过出国旅游得到什么,或许能帮助你通过其他途径实现。

《人类简史》中作者在关于人类通过想象构建社会秩序中,举了一个出国旅游的例子。旅游业售卖的重点在于体验,可是这种体验对于人类本身的生存是否有意义呢?其实对于生存是没有意义。但这就是从近代开始兴起的浪漫消费主义。

如果说之前我想出国旅游是想去看不同的风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那么现在我想出国旅游的专注点在于开阔视野、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体会更深层的人性。这两种不同的诉求,也并没有迫在眉睫到我一定要花钱出国旅游的程度。

当看完了两季的《行星地球》、《人生七年》、《宇宙时空之旅》、《一天》、《列国图志》等纪录片之后,我越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也能满足我出国旅游的那些本质需求。

所以,有没有必要,看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  大家都在买的课真的有必要买吗?

知识付费从2015年兴起以来,这两年各种付费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花了小一万的钱后,我才真正体会过来,选择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自己内心最想学的东西才是正道。

有没有必要买的回答是:这事还得看自己,你要是一点都不喜欢阅读,却硬要报各种阅读班,那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效果,还不如买个得到的每天一本书,或者多看看豆瓣上评分高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能学到不少东西。而我们看这些东西,也未必就为了学习,谁说了一定要学习呢?自我娱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呀。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着各种培训班,我没有一刻不焦虑的,害怕自己一直穷下去,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于是不愿意错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可是一年下来,很多课听了却没有实践,也等于白听。

所以实现买完了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课程后正确地打开姿势是:

1、按时上课,不仅听一遍,还要听好多遍。

一切的输出都来源于作者花费时间、精力的不断输入。

昨天我订阅了得到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这个专栏有着21万人的订阅量,在这个专栏过10万时就又很多朋友和我推荐了,可是我迟迟没有下手,因为我订阅的另一个专栏一直每月看完。当然,直到昨天我还是没看完。

订阅完后我马上去看这个专栏的阅读率,平均也就是50%的样子,可见还有很多人一样,买了课却没上。

所以解决这种尴尬局面的办法就是,多花时间在选择上,只有你选的是自己发自内心想学的课,怎么会舍得那么好的内容不去看呢?

而且像一些牛人的课程是绝对值得反复听的,至少得两次吧?

2、将听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生活中能用到的心法,实在不济还可以写写笔记,发表出来,你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财富了。

祝大家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不错的收获,物质享受也好,精神愉悦也好,重要的是你是消费者,你说了算。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更理性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