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会流行,是因为我们懂得敬畏

科普书为什么越来越流行了?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两本书。


1.

科普书会流行,是因为我们懂得敬畏_第1张图片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在《给忙碌者看的天体物理学》(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这本书的开头,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摆出了“宇宙”越来越受欢迎的各种证据,比如“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就“发生在一颗围绕遥远恒星运转的星球上”,而且由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担纲主角(他拒绝了说出这部电影的名字)。

他还说天体物理学是最受欢迎的科学(虽然令人信服,但缺少确切数据支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曾在夜晚仰望星空,思考过“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他希望《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能够帮助回答这个问题,称“如果我成功了,你们大概也能对我所专长的领域说上几句了”。对于一本区区200页的小书来说,这个目标可谓雄心勃勃。

科普书会流行,是因为我们懂得敬畏_第2张图片

泰森在书中列出了年轻宇宙的重要数据:

- 140亿年前,宇宙比“.”还要小。

- 在诞生10-45秒后,宇宙的直径不超过10-35米。

- 到了书的第4页,我们才刚刚读完宇宙历史的万亿分之一秒,但泰森正在全速推进:他已经写到普朗克时期和四种基本力。

到了第18页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走到宇宙诞生后的百万分之一秒。这时,宇宙的温度已经降到一万亿开尔文以下。还有,“是的,反物质真的存在”。

再翻过去两页,我们看到了更熟悉的度量衡:1秒钟过去了。事物的进程慢了下来,宇宙的直径现在有数光年,温度也只有十亿开尔文了。

这种每隔几页就报时的写法效果不错,让我们能够有时间概念,并产生一种戏剧感:留给宇宙演化成型的时间不多了。这让我们确信,翻过200页,他一定可以写到2017年。


2.

如果说《给忙碌者看的天体物理学》考察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那么海伦·切尔斯基(Helen Czerski)的《茶杯里的风暴:日常生活里的物理学》(Storm in a Teacup: The physics of everyday life)讨论的就是日常事物。

科普书会流行,是因为我们懂得敬畏_第3张图片
《Storm in a Teacup: The physics of everyday life》

她希望用一些与日常事物有关的细节让读者感到兴奋:“要让标准家用浴缸里的一整缸水和大海一样咸,你需要加入大概10公斤盐,也就是满满一大桶。”如果有人对这个冷知识不感到惊奇,那他(或她)可能是天性迟钝,尤其书中还对浮力和温盐环流进行了解释。

切尔斯基是一位研究气泡的物理学家,这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专业领域。气泡无处不在,而这个小东西能够把我们从日常生活(泡泡浴、面包面团、奶酪)引入到复杂的物理学世界。

物理学会让很多人敬而远之,泡泡却不会,这本书很大一部分魅力来自于它的平易近人。比如说,书中关于地心引力以及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沉没的讨论,是从她在母亲后院里和家人一起制作葡萄干熔岩灯开始说起的。

她在脚注中讲述了这段趣事:

碰巧的是,泰坦尼克号相对于自身体积的沉没深度……与葡萄干在2升瓶子里沉没的深度非常相似。

这种视角的转换,让读者像上帝一样,在瓶子中目睹了一场沉船海难。


3.

那么,它们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似乎是,它们能够激发读者的敬畏之情。

201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纽约时报》转发次数最多的一系列文章,并推断读者寻求的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情感,一种心生钦佩和崇拜的感觉,即使其面对的事物高于自我”。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看上去特别适于制造这种效果,但也只有极少数人有能力或有兴趣为读者制造这种超然体验。

事实上,激发敬畏感只是整个解释的一部分。如今,科学家自己也受到了强烈的激励,要让科学普及开来:现在很多研究基金取决于公众的参与度,而且公众的意见对于研究经费的分配有着重大影响。

科学本身可能是对于真理的探索,与政治无关,但公众的意愿能够影响到国家推动的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哈勃望远镜和韦伯望远镜获得的资金就曾在公众嘲弄和支持的拉锯中起起伏伏。哈勃望远镜那些激发公众想象的图像为其最后的成功贡献良多,跟科学研究数据所发挥的作用基本不相上下。

科普书会流行,是因为我们懂得敬畏_第4张图片
哈勃望远镜

而且,公众的参与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兴趣和支持: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人们现在可以为科研项目贡献他们的图像识别能力、人力或者计算机算力

1999年,国际地日探索者3号探测器被美国宇航局(NASA)遗弃在了一条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它在2014年被成功重启,这次尝试就是第一个“公民科学、众筹众包的星际科研任务”。事实证明,你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是成为探索宇宙奥秘团队的一份子。

对于那些成为畅销书的科普图书来说,出自科学家之手是它们的核心吸引力所在。这些写作者是真相的生产者,他们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像炼金术一样神奇。他们的智慧不可言喻,极富吸引力。在阅读他们的文字时,我们得以了解他们大脑的工作方式。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以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开创了先例。尽管这本书以超过900万本的销量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科普图书之一,但它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几乎难以理解,特别是书的最后几章。

科普书会流行,是因为我们懂得敬畏_第5张图片
《时间简史》

但当你在阅读时逐渐意识到自己跟不上作者思路,这本身也是令人激动的部分。这时,你不单单是对宇宙心怀敬畏,同时也会对努力解释宇宙的这个人产生敬畏。

在阅读尼尔·德格拉斯·泰森、海伦·切尔斯基以及其他科学家的著作时,你可以以那些最优秀的人为标杆来估测自己的理解能力。事情立刻会变得骇人,同时又让人备受激励。你就如同在奥林匹克马拉松赛道旁陪跑了几百米的一名观众:短时间里你能够跟上参赛选手的速度,很快你就会被甩在后面。

但有那么一刻,你就在他们身边,敬畏之情便会在此时油然而生。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鲜悦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普书会流行,是因为我们懂得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