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是对资产的付费》笔记

看到薛兆丰专栏有这样一篇文章,感觉挺好奇的,怎么“租”都要拿出来说,不是小儿科的概念吗?

结果一看第一段,薛兆丰老师说:学好这个概念,在适当的时候用,被内行人听到,他们一定会觉得你的经济学功力了得。

看到了这段话我就更好奇了,我赶紧看完了,第一遍看完,完全懵逼。我再看评论,好像大家理解的都和我不一样,我赶紧再看了一遍,还是不太懂,再看了一遍,好像有点意思了。

“租”是什么?

租是旱涝保收的收入。

那什么是旱涝保收呢?

不管发生旱灾还是涝灾,都能保证收成。这个词按字面理解基本上就没问题。

那什么时候我们会收租呢?

我举一个类似于原文的例子,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之前是做seo,现在选择去做大数据方向的开发,做大数据的工作是1万一个月,而做seo一个月就只有5000。即使他现在不做大数据了,他也能回去做seo,要是现在公司把他的工资砍掉5000元,他还是可能会选择做这份工作,因为以前那份工作才5000,于是本来这5000元公司是可以省下来的,结果公司多付出了5000元,我朋友得到了这5000元,这5000元就是租。

这就相当于很多工作本来给我5000我就能干,结果公司给了我一万,然后我就收租5000。

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偷懒或者磨洋工,那些时间就是我们赚来的租。

旱涝保收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旱涝保收,也就是说如果我的朋友每次工作都不认真,老板就真有可能炒他鱿鱼。于是也不存在什么“租”了。而且工作地好,工资会涨,那租会越来越高,而且付出地越多,产生的价值就越大,于是资产本身的价值也增长了。这里说的资产是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这个服务会随着个人努力情况的不同而让资产变化。

“租”也是相对的

我看了很多条留言,发现一个同学问道:我现在在国企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天的空闲时间很多,能够赚一定的租,于是如果放弃这份工作的话,可能以后的工作就没有这么高的租了。

薛兆丰老师的回答很有意思:关键在于,你如何估量你的潜在工作机会。如果你把自己看得很低,觉得下一份工作的收入比现在的低很多,那你就在享受目前这份工作带来的租;相反,如果你觉得你另一份工作收入非常高,那你仍然呆在目前的单位,呆着的成本就非常高。同样道理,即使你不换工作,就呆在目前的单位里,如果你每天不管是努力拼搏还是得过且过,收入都一样,那你选择懒懒散散,就是在享受租;但如果你努力或懈怠,带来的收入会产生显著差异,那你选择懒懒散散,就是在付出巨大的成本。那么究竟,你是在享受租呢,还是在付出成本呢?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很多人现在看起来每天悠然自得,实际上每天付出的成本很大。

比如我选择做一个每天工资一般,但轻松的工作,虽然每天能够有很多空闲时间去玩,这种看似在享受租,实际上是在付出巨大的成本。因为我能够去做一个能获得更高租的事情。

我在深圳这边经常看到有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做着的工作技术含量很低,大多数时间都在玩着手机,看起来确实每天享受地不错,收租还挺高,实际上他们的潜力还非常大,现在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去做现在的工作。

于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租”是对资产的付费》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