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一场雨,传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我在一场有关宗教和徽章纹身的梦里醒过来,走出门外,看见山里烟雾缭绕,仿若藏着仙都。
《山海经》里山中多奇物,流传几千年,不知还剩几何。记得有一年,我在那里,看过最美的桃花,比白居易诗里的还要美,比桃花岛上的还要美,比王家卫电影里的还要美,比格非的小说,还要美。
不知此刻大雄宝殿,檀香袅袅到几度。我想起那一把绿色雨伞,被我落在了北方,心里感到可惜。不知道它现在,在谁的头顶,想我想得流眼泪。
站在门外的那一刻,如果有人经过,如果她刚好读过了张爱玲的小说,不用多么蜿蜒曲折,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说出“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的哀美忧郁句子。
而我只是打了一个哈欠。呼出的气体仿佛还残留着梦的零星气味。
去一家奶茶店,点了一杯温热的蜂蜜柚子茶,顾客寥寥,看了一部俄罗斯的纯爱电影,让我重拾十一二三年前看童话故事的感觉。
一头能够喷火的恶龙,掳获了即将进入婚姻殿堂的公爵夫人,因为他们在婚礼仪式上唱起的歌谣,召唤了本来时刻渴望摆脱自身宿命的他。
他有时是一个英俊青年的样子,有时候,张开双翼,化身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龙。虽然,他更喜欢自己像一个平常的人一样,看日升月落。
他把她掳过来,也没有伤害她,反而日久天长,发展出深厚情谊,他们一起打扫洞窟,装扮房间,在悬崖峭壁边缘放风筝,在海滩上嬉戏,在海里畅游,他让她看清风的模样,她让他渐渐学着,做一个沉醉于现世幸福的人。
那一刹,我想到的是,让光阴冻结在这一刻便好,我想那也是他们彼时彼刻的心声,不去考虑是否有人来施展援手,不去想孤岛的外面有什么新鲜的七情六欲,或者良辰美景,就躲在这一处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或者伊甸园里老死成浪漫的化石,然后沉没进海里。
就像当年读金庸小说《碧血剑》里,夏雪宜俘获夏青青的娘亲一样,把她带到山洞里,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她,直到滴水穿石,一颗枯木般的心遇到人生中难得一见的春天。
只是如果一切都剔透美好至如此,那么电影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就如宝岛蜜月宣传片无差。
最大的矛盾点是,每当他们肌肤相亲,他就会变成恶龙的样子,会做出无法自控的事。所以即使女孩儿对他动情,他也不能够表现得过分热烈。
因为那头凶猛疯狂的恶龙,时时刻刻盘踞在她的灵魂深处。
他比谁都矛盾痛苦,比谁都承受更多的辛苦折磨。像那句诗里说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他是心有恶龙,细嗅玫瑰。他害怕一个不经意,出于温柔的爱念会演变成残酷的利刃。
而且他始终觉得,女孩儿不属于这里,所以,她迟早是要离开的。所以,他做好了孤独终老的打算,送走了她。
他赤身裸体,蜷缩在狭窄的山洞里那一幕,忽然让我怜惜无比。
后来,女孩儿回到家乡,但心底对她赋予了名字的那只龙念念不忘,因为她终于明白,自己真正爱着的人,是谁。因为那个个男人,赐予了她一双翅膀。
于是她唱起了召唤飞龙的歌谣,将自己,当作祭品,爱的祭品。有一瞬间,我以为黑龙不会再来,内心含着些些遗憾,直到他从天际出现,将她用利爪抱住,我居然觉着无比感动。
仿佛《剪刀手爱德华》以后,这是第二部同类型题材的电影——“人怪”相恋模式,让我心旌摇荡。
只不过,一个是悲剧,爱德华穷此余生,只能在年年寒冬时节,孤苦无依地,像女孩儿出现之前那样的孤独寂寞地,雕刻着女孩儿翩翩起舞的姿态,为小镇,制造一场一场迷离幻灭的雪,而另一个,是喜剧,他们经受住了宿命的考验,打破了轮回的咒语——在涅槃之后,她并未化成灰烬,反而一家三口,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享受着天伦之乐。遵循着一般童话故事既定的结局——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直到安详地死去。
然而又与一般的童话不太一样,从英雄救美模式转变到了美人爱上猎人的模式,像《美女与野兽》。
战斗民族拍起温暖明媚,唯美感人的爱情片,居然也这般可圈可点,令人惊喜不禁。
似乎一想起俄罗斯,脑海里便浮现了苍茫无垠的冰雪,茂密幽暗的森林,苦大仇深,胡子拉渣的作家。没想到在这一片苦寒之地,居然能够绽放出这样一朵芬芳馥郁的“梦幻”之花。
电影里的米拉斯拉娃脸上有几分薇诺娜瑞德和朱丽叶比诺什的味道,而巧合的是,她和《惊情四百年》里的薇诺娜有着相似的名字,更不用说《剪刀手爱德华》里由她担纲女主角了。
米拉的未婚夫伊戈尔这个人物形象有典故在,因为世界著名的四大英雄史诗里,有一部就叫《伊戈尔远征记》,讲的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伊戈尔保卫民族的故事。
我特地百度了一下扮演阿尔曼的明星,叫做马特威莱科夫,是模特出身,怪不得在电影里能够仿佛毫无心理干扰,大方自然地显露那令人艳羡的身板,还有步态。
这部电影的美不仅体现在男女主角的爱情上,还得益于它精致美观的画面,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
被冰雪环绕的王城,坐落在海中央的,由飞龙的残骸构成的孤岛,年轻的男女,互相倚靠着欣赏绽放的烟火,那一瞬间,有杰克和罗丝那船头迎风招展的经典一幕的美感,坐在岩石上的女孩儿,阳光下,皮肤洁净明艳,手中握住一枝花,惊艳地回头,更别提电影最后那一幕,女孩儿骑着龙,飞扬在海天之间,阅览人间繁华的场景……
这大抵是许多对爱情存在绮丽幻想的女生最梦寐以求的未来吧,两个人,一个宝宝,一座小岛,衣食不缺,还有一只宠物,没有尘嚣,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名利的铜臭气,也没有人心的魑魅魍魉。
但是,这样的浪漫诗意故事,如果不是电影,那么就是小说,总之,现实生活里,万中无一,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如此纷纷纭纭地,在光影世界里寻觅短暂的精神安慰,仿佛吸食鸦片,只为那刹那销魂蚀骨感觉。
其实,画面是否妙不可言另当别论,两位主角本身不可言喻的颜值就已经是秀色可餐,值得赏心悦目。
另外,电影里展现出来的俄罗斯风情的结婚仪式也令人心生向往,比如扎辫子,给新娘洗脚,穿上锦衣华服,躺在木舟上,亲朋好友赐予珍宝,有专门的人向空中抛落赤红浆果,不知是否寓意吉祥,还要高唱龙之歌。女方在河流的这一边,男方在河流的另一边,他的纤绳绑着她的船梢,缓缓地将她拉向自己的怀抱,多么浪漫写意。
丝毫也不差于典型西式婚礼天主教堂,唱诗宣誓,或者中式婚礼,高台大轿,锣鼓唢呐震天响的气派和美感。
中国风的皮影戏,也让这部电影,增添一抹分外美艳神秘的气质。女孩儿走后,他独自一人,欣赏着皮影戏里,两人终于执手相依的情景,十分凄艳煽情。
这种带着鲜明民族气息的风俗或者物品,和仪式,实在令人目眩神迷,深深沉醉,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像《美食祈祷与恋爱》里的茱莉亚罗伯茨参加印度婚礼,那才真是有滋有味,乐不思蜀,那种感觉,和我在哈尔滨买一堆“俄罗斯符号性”的纪念品带回家证明我到过那个地方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至于是否真实俄罗斯民俗,那又不得而知了。
在学校,偶尔会看见成群结队的俄罗斯男女学生,金发碧眼,肤白貌美,秀色可餐,不过真要吹毛求疵,也不过尔尔,反倒是前不久去哈尔滨,在那里遇到的一些女孩子,尤其是海狮展上的女主持人,白鲸展的女解说员,还有到达哈尔滨的第一天夜里,在公交车上遇到的戴着帽子的女孩儿,才真正是尤物。
走出温暖的小店,门外淫雨霏霏,凉气飕飕,人走在雨中,情不自禁地瑟瑟发抖,给将近六七年“未见”的老相识打电话,声音浮现,居然心里生出恍惚之感。
雨声潺潺里,光阴荏苒啊。春光灿烂,时不可待,若欲相见,请策马扬鞭,若欲相爱,请袒露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