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日倍忧伤

在芜湖刚工作那阵,冬天能看到冷空气团从出租屋的墙壁渗透进来。

房间里温差极大,四个角都是它们住的地方,我从来不去——而是躺在床上。

现在想来,水泥砌的砖墙怎么会漏风?冷空气呆着不动也说不通。

寒冷啊,真的会欺骗人的感觉。


在深圳过冬的第二年,阴霾和艳阳拉锯了好几回,终于在一天让穿着短袖上班、下班从大楼走出来的我,冻得仿佛淋了冷雨一场。

最近身边人事,也这般变化剧烈毫无准备。

今年工作的这家创业公司,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15人,就在入冬前高层震荡,两个总监出走。一个是招我入行的,一个是我的学习对象,突然全没了方向。公司的气氛大变,每天办公室的上空都似乎沉积着冷空气团,唯一能有热闹的就是点外卖和吃外卖的时候。

要继续还是要改变?工作的选择马上摆在了面前。已经工作两年的我,也想稳定了。以前找工作完全不挑,都是第一间谈妥就进了,没有太多延续性,但年岁渐长,试错成本越来越高了。这次跳槽,我只投了两家简历,果然,一个星期过去了,拉勾上的状态还是“待沟通”——我也能理解:天冷了,好事也会来得慢一点。

女友在异地准备考研,开考就在圣诞节后。在冬霾侵袭深圳的那天,她崩溃了似的在微信上跟我说:“活得好艰难”“感觉不想活了”。虽然这些话她从前也没少说(笑~),但她住的地方毕竟在千里之外,这时已是严冬。那年和她一起买早餐吃,冬日照射着开发区巨兽般的建筑,投下暗夜。走在阳面脸颊微温,但到了阴面,积水能结成薄冰。对人生存如此严苛的天气,是我一个南方人无法想象的——还不把人闷在被窝里闷出病来啊?


但是冬天啊,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很久以前,人们把冬天当做一年的终结,影响可谓深远,年终奖不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冬天对我们的残酷也不难理解了。拿奖金是冬末的事情,休年假是来年春的事情,入职是“金三银四”,而纠结着骚动着的时候,正是绵延了去年的整个冬天。

物候嬗变,和人心思变可谓天人感应。

我提醒女友,她可能得了“冬季抑郁症”——不是什么术语,这只是我发明的一个说法啦。

和她住一起的时候,我总会早起,到楼下附近的小吃街买两碗砂汤,几个包子和油条、炸得香糯酥油的米饺。骑着单车的时候,光是冷空气浸润入衣袖,滴落在皮肤上的感觉。那时我还得出了一个理论:温度低到一定程度,人的色觉就会退化。沿街的风景,高楼、小树、长堤、来往的日本车、店家掀起锅盖升腾起的一团蒸汽,全都是只剩黑白、不同灰度的一片。在那个冬日里,唯一寻常能感受到的颜色,就是她身上带有东北风味的大红袄子。

是啊,南方人就是对温度敏感到了这种程度,但我不准备用这个说服你。

冬季容易产生抑郁症,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真的有术语,叫“季节性抑郁症”。从秋末冬初开始,到春末夏初结束,患病的人大部分是20岁到40岁的女性。其实就是因为日照时间短,冬日光线微弱,导致人体节律紊乱了。你想啊,人类进化几百万年,都是在草原森林撒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电灯发明才多少年?躲在室内昏昏沉沉不仅让人瞌睡,还是危险的——就像《闪灵》一样,冬天呆在屋子里会发疯的。以我为例吧,住在深圳的城中村握手楼里面,白天不亮光管你肯定以为天还没亮,因为窗外并没有天,只是墙、防盗网和内衣裤。空气不流通,有时把伸手出窗外了都会估错外面的真实温度。

我想这就是这个冬天诸事不宜的全部原因。

嘛,该出门透透气儿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逢冬日倍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