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说过:“年轻人不要从事安稳的工作,否则你会完蛋。机器与人工智能正逐渐取代人类,许多过去被认为很稳定的职业,未来都可能由机器代劳,这个工作灭亡的速度,会比想象快!”
许多父母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孩子送往一条安稳的道路上。然而安稳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你有没有去想过?
一、父母的过分保护,剥夺了子女独立成长的权利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安稳顺利,父母愿意拼尽全力去为孩子遮风挡雨、披荆斩棘。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孩子,人的一生平平淡淡就是福。
在他们那个年代,机器智能是天方夜谭;读书就可以改变命运;工作可以包分配甚至“继承”;退休了有养老金。可是世界变化太快,智能自助已经取代了人工;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博士都要和本科生抢饭碗;通货膨胀、物价疯涨,疾病增多,收入贬值。父母那一代人的经验,真的适合用在21世纪的孩子们身上吗?
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无所事事,像寄生虫一样待在家里,靠父母养着,等着父母疏通关系替他们找一个工作。更令人堪忧的是,许多父母会把孩子毕业找不到工作归咎于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让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人的宝贝,从小到大似乎只用考试学习,考上大学就是孩子的终极任务。升学就业甚至找对象,都是父母一手操办。这样过分保护下的子女们,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过一次决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见,更无当今社会必备的压力和忧患意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是这类子女们的工作态度。因为他们不会去思考工作的意义,不会去追求上进和创造价值。他们的人生,有父母负责,自己无需操心。他们的心智和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而增长,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下,只会成为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一批人。
二、当代人的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
每当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公务员,进了事业单位或是国企,父母们便是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以为从此孩子就走上了一条安稳的道路,一辈子吃穿不愁。可是现在,谁还会担心明日饿死街头?当今这一代人,温饱早已经不再是他们最主要的需求,他们最在意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早已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中,它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自我管理。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我们早就过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阶段,在社会和家庭中得到爱、归属感以及尊重也并不难,难得是自我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子女,依然在用旧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批判当代年轻人。甚至很多企业都未曾意识到,现在的年轻人们,对工作的要求更加多元化,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要让每一个员工感到工作的价值。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六大模块,企业文化和员工的职业发展,甚至心理疏导,都会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不提升自己,就会被淘汰
不提升自己就会被淘汰,不仅仅因为机器智能将取代人工,还因为“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你知道什么是“斜杠青年”吗?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
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使人们摆脱工业革命的限制和束缚,释放天性。斜杠青年的职业理想是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甚至许多还在象牙塔里的年轻人们都已经实现了斜杠青年的财务自由生活。
许多人厌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却不明白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如果你喜欢画画,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去练习,你依然很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插画师,给你带来不菲的收入。如果你的爱好是运动,你也可以多加练习、做到极致,成为一名兼职运动教练,快乐地去赚取第二桶金。如果你只是抱怨,却不愿意努力实践去做你所谓的喜欢的事情,那么你相比于那些已经靠业余爱好发展成职业的人,你就是一个loser(失败者)。一个很可能会在社会激烈竞争下被淘汰的loser。
当代年轻人的竞争压力很大,但是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却最简单。唾手可得的各种学习机会摆在面前,下班后是刷微博看朋友圈,还是在网上自学英语看书写作,取决于你自己,也决定了你的将来。
没有人可以跟你保证,你的余生都会和现在一样安稳。当你的父母老去,当你的子女长大,你是否有独当一面、撑起一片天的能力?
你现在追求的安稳,会毁了你的余生。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生最好的保险,是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