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段位学习者

这是我在知乎上回答的一个问题:如何长时间高效的学习

我大概花了六个周的时间来编辑整理,

欢迎点赞,欢迎拍砖。



楼上的大部分答案,都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象一下, 此刻的你终于下定决心坐进自习室了,像往常一样随意的翻了两页书就习惯性的拿起手机开始刷知乎,发现了这个问题“如何长时间高效的学习”。

你心想,最近确实感觉上课的时候老是提不起精神,自习的效率也很低,“这个问题太好了,我得好好看看这个答案”。

一个小时过去了,“哦,原来高段位的学习者是这样做的”,你收获颇丰,决定过一段时间把今天从知乎上面的理论用到自己身上。抬头看看钟,发现时间不早了。收拾收拾东西回去吧。桌上的书,还是摊开在原先的那两页。

第二天,你仍在刷知乎,新的更吸引眼球的事情霸占了你的time line。

这个牛逼,先看看,学习的事再说吧。

这种场景经常发生吧。

你以为,没事的时候多刷刷知乎就能涨姿势了?

你以为,看看《百家讲坛》、《罗辑思维》这种二手知识就算学习了?

naive!你把学习看得太轻松了。

暂且不说古人那种皓首穷经式的苦读。谷大白话大家应该听说过吧,他翻译了很多国外的脱口秀节目,还创造了很多经典的翻译,比如“囧司徒”和“丁日”(笑)。我前段时间看过谷大白话的一个主题为”我怎样学英语“的演讲。照理说, 看看脱口秀,顺便翻译一下,好似一件既有趣又很轻松的差事吧。事实并非如此,翻译的脱口秀的难度超出你的想象。很多网友问他,学英语到底有什么秘诀呢?谷大白话在演讲中给出了一个诚实的答案--死磕。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想要做到真正有效的学习,你必须跳出舒适区。尤其是当问题关乎学习“学习”本身时,不经过科学的设计以及大量的刻意训练,是不会有什么提高的。

如果你和我一样,想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不妨参考一下我的做法。我打算以我个人为例,制定一个耗时大概四到五周的计划,通过理论建构、反复操练、及时反馈等做法,优化自己的学习系统。并且把全过程放到知乎上,包括具体的计划和后期的执行情况。

时间:4-6周

目标:

1 改变长久以来的陋习,优化学习系统

2 为这学期考试做铺垫

3 为下学期论文撰写做铺垫

4 为[multi-model thinking]积累理论模型

我的计划

week 1 尝试性学习+主题阅读

这个周我准备做两件事,一是继续沿用我以前的学习方法并注意观察有哪些不足之处,二是做一个关于“如何学习”的主题阅读,建立高段位学习者的理论认知。

发现的一些不足

1.分心。老想着玩手机,或者思绪跑偏。

2.数学奇烂,且害怕数学,越烂越害怕。有时候看到证明过程经常就直接跳过了。这么多年以来,很多公式都是死记硬背的,很少自己认真地从底层公式一步步往上推。

3.走马观花。看完之后往往不知道前面讲了什么。

4.没有带着问题学习的意识,在看书不会有过多的疑问,基本上书里说啥就是啥。

5.对知识的加工太浅,无法抽象出本质,很少去考虑我能用一个理论去创造什么、去解决什么问题、以前有哪些问题是可以用这个理论解释的。

6.经常定计划,比如我今天要看多少页,结果由于对任务进度的关注超过任务本身,几乎全程都在看页码……只是追求把事情做完,比如做题时就想着把题目做完,不能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方法论,做错的题目懒得再仔细想,简单看一下答案就放过了。就像kpi、刷gpa等做法一样,往往容易把事情功利化。然而,我又很难放弃定计划带来的高效率。

7.极少体验到「心流」,极少发自内心的说:「这个好玩,我喜欢,要学会它」,通常都是「考试要到了,我得认真复习,分数要拿高点」。学习乐趣全无。

8.「mark心态」,即先马克等以后再看,然而根本就没有「以后再看」这回事。通常体现为上课时把老师所有的板书抄下来;硬盘里下载了几个G的电子书,从来没看过。有一种「我占有了知识的载体,我就占有了知识」的想法。

要注意,「mark心态」还有一种进化形态,就是把知识马克在脑子里,学习完理论,并且完全理解了,至此,觉得自己已经掌握,至于练习、使用这个理论,「放到以后再说吧」。这个时候,知识就相当于一个还没有被消化的事物,它确实进入你的胃了,但是,你没能把它的养分吸收到。关于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曾经有过一篇令我醍醐灌顶的文章,作者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在作弊,他们靠临考前的突击式复习,硬生生的将知识植入大脑,然后在考试时抄袭暂存在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考完后没多久就把证据销毁了。

9.不成体系。

10.缺乏主动性。

主题阅读所得:

采铜《深度学习的艺术》

并非所有时候都需要深度学习提问-解码-操练-融合用提问的方式来牵引你的学习“解码”的概念把知识当作技能来操练参照设计游戏的要领来设计自己的学习做中学“learn by doing”

斯科特.杨《如何高效学习》

整体性学习的三个核心:结构+模型+高速公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注意力阈值,管理能量有地图才不会迷路记忆的特点决定学习最好是分散的、循环的,而不是集中一段时间来高强度学习。费曼技巧,想象自己要教别人模型就是经简化和压缩后的知识

蓝狮子经理人《学习的技术》

做笔记的黄金三分法,比如康奈尔笔记系统在信息输入时,每个人偏好不同,有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要综合使用不同的媒介从个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好战略,坏战略》

这本书主要是想让我在制定计划时更具备战略性,发挥战略的杠杆作用。

制定战略的三个核心:调查分析情况+指导方针+协同效应

week2、3

1.制作自检问题清单 在学习时对照清单思考问题。

2.重新设计课堂学习

课前预习:快速预习下一章,深度预习下两节、看相关学科公开课视频——建立地图

听课:不要进入托管状态。主动积极思考,在书上做笔记,利用不同颜色笔,图像化,模型化,比喻。——开启右脑

记录待解决问题、以及思维闪光点、自己更好的叙述、老师更好的叙述、重点、难点做记号。

课下:隔一天之后,用便签写下课堂摘要,回忆,重建。隔两天之后,写作业。

week3、4

训练能量管理能力

1.专注力阈值

2.不同任务的切换速度

3.用游戏化学习的观念摸索心流体验

week4、5

项目学习

1.复现别的孩子优秀论文的撰写过程

2.软件学习

3.大强度习题训练,试试达到自动完成的熟练水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总结整个项目


好了,下面就是具体实施的情况了。

week1、2 课堂学习

<自检问题清单>

第一周就遇到一个重大问题:老子完全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

老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去理解都费劲,何谈深度加工信息?

我把听课分为两种,

1 讲课速度>理解速度。讲课听不懂。

2 讲课速度<理解速度。脑子太好使了,容易走神,

我想,假如我们每个人的智商是恒定的,那么大脑的内存大小和cpu的计算速度肯定是基本恒定的。如果大脑内存过载,那么上课肯定听不懂啊。然而我们没有办法升级CPU了,所以我想到另外一个途径——对信息进行预处理,让它更便于为大脑吸收。(我的很多思路均来自采铜的思维运筹学)

至于容易走神这个问题,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清单,为思考引入强制性。

针对两种听课情况,我设计了一个自检问题清单:

参考查理芒格列问题清单的习惯,在里面我引入了反馈环节。

不过,我的清单更具有突破性的一点,是有一个信息加工中心,它不仅可以对信息进行预处理,还可以进行深度加工。

初始参数设定

如果手里有一张地图,那就不会迷路。

我是否对今天要学的内容之前就有所了解?如果是,请自己述说一下

学习这些内容是否需要前期的储备知识?(我上一堂课学的内容是否弄清楚了?能否回忆起来?)

根据我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大体结构是怎样的?

难点、重点在哪?(上课时我在老师讲到什么环节时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

信息加工中心

组块化:

压缩信息

某个信息的基本模型是什么?(它可以用什么函数解释、它的内在结构怎样、它归于哪个大类)

if函数,它的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映射关系如何?约束条件是什么?变化趋势怎样?如果做极端假设,比如令输入无穷大,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if内在结构,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怎样构成?能否把这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简单问题然后逐个击破?

if归类,假如这个知识是某个大框架下的小分支,那这个大框架是怎样的?它的上一级是什么?它的下一级是什么?它的旁支是什么?

图像化:

抽象信息直观化。

实际上在组块化的过程中,已经可以使用图像了。图像的使用应该是无时不刻的,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图像都具有无穷的威力。

能否把信息化为常用的图像(传递函数框图、流程图、有趣的示意图、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栅格化:

栅格化的作用是为思维过程引入了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包括强制拓展强制分解两个部分。

列表,是否能将一个事物分解成尽可能多的维度(分解)

调整每个维度的值,是否能得到不同的组合(拓展)

解码器

经过信息的预加工之后,解码就会更加容易。

它说了什么?(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确保没有遗漏)

它是什么?(对理论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进行评价和定性)

它是怎么实现的?(逻辑路径)

过滤器

过滤掉的信息有两种去处,舍弃和留待之后思考

这个信息是否与我先前的理解相悖?

这个信息是否与我的学习目的无关?

是否在此处已经花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来做思考?

反馈器

主要进行信息反馈、修正

我现在有没有在集中精神学习?

我们学到哪了(重新回顾)?

接下来要学习什么(我丢掉手中的地图没有)?

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

我把问题清单写在一张纸上,上课的的时候,放在手边,时不时去对照一下。

刚开始很难受,这很正常,因为要改变十几年来养成的一些习惯。但是过了几天之后就会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已经占据主动权了。

不多说,你试试就知道了,我已经把这个清单安利给好几个同学了。

<改良版费曼技巧>

我尝试了一下传说中的费曼技巧,并且把它改良了。

在我看来,费曼技巧的核心要素只有一点:

如果你能在一张A4纸上把一个高深的道理讲得连傻逼都能听懂,那么你就彻底掌握了。

既然是改良版,那么我的做法和普通版的费曼技巧的区别在哪呢?

通过反复调用存储在大脑里面的记忆,加深记忆。

使用的时机是上完一门课过后两三天的样子

拿出一张纸,做一个brain storm,把上次课所有的概念先列举出来。

画出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类似思维导图

把纸想象为黑板,然后想象出一个没有听过这门课的学生,讲给他听

当你遇到一些不记得的概念时,作记号,先不要翻书,硬着头皮往下讲

完成第四步之后,打开教材,查漏补缺

关上书,再整体讲一遍

记住,教材只是辅助

这里面最精髓的就是第六步!

目的是把头脑中的记忆网络和知识地图补全。

week3 自我控制

我这个周想达到的目标有两个:

提高专注力阈值

控制无意识

相关的理论储备:理智脑、情绪脑、爬行脑。

<工具流>

比如番茄工作法,比如forest

把长时间切块,并且给予积极反馈来保证你的专注度。

<宗教流>

宗教信仰能提高自控力,而且有时能让你有超水平的发挥。

我也想了一些在学习中创造宗教体验的方法:

一、武器

要有自己专属的武器。

比如一支上好的钢笔、一块高逼格的键盘。

平常都不要用。

只在重要场合祭出来。

我记得《纸牌屋》里面,Frank有一部老式的打字机,只有再给关键人物写信时才使用它。

它会把你的专注力提升好几个档次。

二、仪式

在做事之前,先从1数到10

分离出另一个人格,来和自己讲道理

用理智脑来控制情绪脑

三、使命

中二有时候还是有好处的。

比如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想象为远古时期的祭祀,呼风唤雨,创造出万千意象。

<睡眠>

要知道,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自控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你需要有良好的睡眠才能完美的控制自己的意识。

一些建议:

缩短在床上的时间,但是不要少于5个半小时,否则会损害你的核心睡眠。如果你每天晚上只能睡2、3个小时,那么给自己分配5个半小时在床上就好。这样会让自己的睡眠效率提高到60%以上,大大增加自己的清醒时间。

如果晚上觉得很困但是还没有到该入睡的时间(比如你定了1点到7点,但是12点就很困了),那么就做一些体力上的活动,比如说散步,打扫卫生之类让自己保持清醒。绝不应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上网,这样做没法让你坚持到要入睡的时间。快到入睡时间的半个小时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看书,听音乐,放松体式的瑜伽等等。

如果你决定把起床时间提前而不是入睡时间延后,那就需要你在起床之后做一些事情来让自己清醒,比如散步,晒太阳,喝茶之类。我建议起床时间不要轻易变动。

这种提高睡眠效率的方法可以很有效的增进睡眠,大概在5~6周之后你的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喜欢的事情:)。

1.只有当你感到非常困的时候才上床。

2.床只能用来睡觉,不能看书、看电视或者吃东西。

3.如果你不能入睡,请起床到另一个房间去,待到十分想睡觉的时候,再返回床上。如果还不能入睡,请再次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床跟困和入睡联系起来,而不是沮丧和无法睡着。

4.重复步骤3,如果需要,整晚重复。

5.调好闹钟,每天早上准时起床,无论晚上睡得怎样,睡了多久。这样能够帮助身体形成一个良好、有规律的睡眠——清醒节奏。

week4 学习的体力

前三个周差不多都是适应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强度。不过,类似于健身,健身过的人都知道,每次训练量必须要超过原有肌肉的承受阈值,新生肌肉细胞才能生成。我觉得学习也是。

我实在不知道那些每周工作80小时的人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反正我每天的净工作时间撑死了也不会多于7个小时。虽然我很清楚,在学习的过程中单纯的强调时长并不可取。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自己的体力值再提升一下的。

所以在这个周做了一些高密度的训练。这里就没有太多的方法论了。

这周之后,我发现自己在不同任务间的切换速度明显变快了。而且我并没怎么熬夜,反倒是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了,甚至是用碎片时间做并不零碎的事。

我严重怀疑,那些经常熬夜工作的人,除了弥补白天无作为的愧疚之外,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他们大脑的存盘能力很弱,做事情必须一口气做完。

熬夜一点都不酷。

讲一个小技巧:

如果你大脑存盘能力很弱,那你就写在纸上。

就这么简单。

week5、6 项目学习

1. 如果你想学好一个软件,就花时间看看软件的帮助文档。磨刀不误砍柴工。

2. 不要妄图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把难度保持在你刚好能够着但又不能轻易够着的程度。


最后的最后,

你有没有想过,

其实那些聪明的人,并不能把学习这件事变得简单。

即便是最顶尖的学生,他们也会碰到连最基础的概念都理解不了的时候。然而,他们不同于普通人的是,他们深知学习曲线各个阶段的陡峭程度。

不行就用笨办法:

抄书,死记硬背,不断的重复····

后用尽全力跨过这道坎。之后,则是一马平川。

虽然我自己在这个回答里面写了大量的技巧性的东西。

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各位,

有的时候,学习靠的是勇猛,而不是技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成为高段位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