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词集 |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是秦观最悲的一阕词。

如果你知道他的一生的故事。

一个有才有抱负的平凡青年,一生都被动地卷在官场漩涡里。新旧党争,他因为师从苏轼,屡遭牵连,所受贬黜甚至比苏轼犹过。1094年开始,一路被贬。至1096年,被贬去郴州(今湖南郴州市),削去所有官爵俸禄。

他心思敏感,又生性悲观。这些惩罚,于他而言是要命的打击。他和苏轼不同,并不太懂得排解。意图以老庄哲学来宽慰自己,又做不到位,最后都变成对人生的消极看待。

这首词,写在他到郴州后的次年三月。早春,独居在郴山山岭下的旅舍中。

他的人生,就像是此刻眼前的景象,“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什么都看不清。漫漫大雾中,望不见可以登高的楼台。惨惨月色下,寻不到可以离开的渡口。他在绝境,想逃去那个传说中的桃花源,可是终究“桃源望断无寻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究竟是实景,还是在泪眼朦胧中看不清楚的景,还是他的臆想和比喻,历来有不同意见。但这几个字传递的情感却是一致的,都是漫天的绝望和无助。

后面一句是被王国维称为“凄厉”的一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怎么能忍受一个人在驿馆里,独自禁锢在这一片春寒之中。七个字里,一个“孤”,一个“闭”,一个“寒”,极尽荒凉。尤其是“闭”字,已写到极端,可见心态也已经惨痛到极处。

在这样阴寒孤凄的时候,眼睁睁看着一天过去。杜鹃啼血,不如归去。在一声声凄厉的杜鹃声里,天一点一点变暗了。

有没有世界尽头的感觉?

这种深入骨髓的阴沉和绝望,其实很叫人痛极而怕。

就在这无止尽的苦寂中,他收到了远方亲友寄来的慰问。“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支充满朝气的早梅,带着亲友慰藉的书信,就像一星弱小的火苗,瞬间熄灭在这冰冻里,反更引起怨恨。想到远在家乡的亲友,而自己被抛弃在这等荒芜之所,孤苦无依。所有的忿恨,像砖块一样紧紧“砌”起来,垒成一重又一重,无休无尽。

一个敏感、多情、细腻的人,心里头的苦痛垒得如此结实而坚硬,真真是“凄厉”了。

痛极,怨极,恐极。所有心思,无人应答,只有问天。我到今天才愈发想明白,若一个问题有办法解决,我们断然不会仰头问苍天。我们会找人,会想办法。只有完完全全无法可施、急火攻心之下,人才求助于神灵,才要问老天,为什么是这样!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流入潇水和湘水,汇流而下,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而困极的人儿却问,郴江好好地绕着郴山流,又为什么要流走去远方?

他是在问苍天,为什么好端端的自己,会流落到这里的境地。无理之问,苦涩之心。

秦观病逝于被贬去郴州的四年之后。

他逝世后,苏轼悲痛难当,将自己绝爱的这最末两句书于扇上,痛道: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为什么这样的许多人,非经历这样的苦难,一身血肉被置于命运的案板。我们今日读到的何止是一首首词。这分明就是他们的血与泪,“飞红万点愁如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词集 | 秦观《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