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远离手机的好地方,我一直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我是一个网络原住民,然而事实呈现的我是一个依然会排斥网络的网络移民,这个事实判断源于内心的谄媚,2015年让我做了挺多不尽人意的事,也是2015年,让我做了挺多尽如人意的事。
知世故而不死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这种刀是面对面捅的,还是背后插的?这种行为路径的选择在我看来非常重要,这决定了我以后面对你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决定了以后咱们还要不要见面,怎么和你见面。
有时候自己会在某个项目的洽谈中,会把自己手下的小将们带着去,有人会问我:你一个人去就可以解决了,带着她们去干嘛呀?
我很开心他会这么问。既然带去了,肯定会有原因呀,而且是实打实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大学过度社会化、世俗化、功利化,这让我非常小心谨慎。
她们明白这些道理,但能够运用上的,太少太少,我在洽谈过程中运用的某些谈判技巧,她们能够看在眼里,这就够了。说得功利一点:学着,以后怎么对付别人,至少自己别因为这种事情吃亏。
最重要的在于,懂得道理,懂的技术,懂的技巧,积累经验,别用那些不符合现阶段成长规律的手段达到结果。
我不想成为一个21岁就让自己的个性和锐气被磨光的人,不想成为一个21岁知世故、玩世故、八面玲珑到只会说有用的废话的人,不想让我的22岁成为一个习惯于生活在“套子”里的人,不想成为一个21岁死去,直到81岁才下葬的人,也是因为如此,我得罪了少许人。
得罪归得罪,我一直不明白的是,我为什么不害怕的最后的结果?
直到我记起我的新浪微博自我介绍的那行字:这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2015年,接了些许职务,辞去了许多职务,这依旧缓解不了认识我的人对我“忙得死去活来”的刻板印象,我很奇怪这种印象的形成原因,当然,我是最根本的原因,可是,我很感兴趣于这一印象的传播途径。
以前的忙碌没有想过权力概念,直到自己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他的一句话提醒到了我:“你想做事情可以啊,你是里面的老大吗?”我说:“不是。”他笑了笑,说:“好了,你可以收手了。”细细想想,老大不就是意味着掌管着某个组织的决定权吗!
之后我走上了另一条路——时事评论。
放笔时也会落泪
不断地关注着世间百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习写新闻评论,用新闻评论这一方式表达我关注时事、关注新闻所萌生的观点。最开始用博客的方式发表在多彩贵州网,那时候还只是玩玩而已,后来自己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报发起,中国教育报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蒲公英新闻评论大赛;由红网主办,无界传媒、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7家高校、媒体单位共同协办的红辣椒大学生评论大赛,在比赛中,展示自我、表达己见,加深了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增强,那种感觉很奇妙。
细说是这样。2015年6月份,中国教育新闻网刊登了我的一篇时事评论,评论的是陕西某高校出于为了学生好的目的,强行对学生电脑的游戏卸载的新闻,当时已经有了很多篇评论出来,好的角度都被其他评论员选了,自己在数据库管理课上踌躇了很久,还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下来,直到有个一个自称是蒲公英评论大赛组委会编辑部的编辑给我打电话,我才知道我的稿子被采纳了,那种欢喜是来自于内心的欢跃。
人就是这样,总是掩饰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种肯定不在乎以往你做了些什么,不在乎你牺牲了什么,不在乎你失去了什么,一个肯定,足以满足内心的虚荣、脆弱、孤独、恐惧、忧伤。我亦是这么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最开始写稿子的目的不在于完完全全锻炼自己,有一部分因素在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直到2015年下半年,自己看到了一个抨击新闻评论员的言说,那个时候才意识到,我自己有多渺小,自己那份虚荣心让我感到羞耻。
佛家说人有八戒,这里面便有一戒在于戒妄语,妄语太容易忘记自己。
在自己的选题中,对涉及公共议题的讨论,在逐渐的阅历中,确定了这么一个基调,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达成共识,因此更需要讲求一定的议事规则,通过科学论证、讲事实、摆道理、对事不对人等方法来说服对方和大众,不应强迫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观点,更不应该不对公共议题的讨论转化为拼人际圈的竞赛,使对事的讨论转化为对人的攻击,这种原本基调的沦陷不异于市井小人泼妇骂街。
也是这种旗帜,在书写评论的时候,难免言辞犀利,会被读者说为冰冷之人,殊不知,在我放笔的时候也会“老泪纵横”,那种泪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泪,更多在于叹这世间前行太艰难,而我们仍然要义无反顾地向前奔跑,也好比,你喜欢一个人,但是由于自己的心还不够勇敢,害怕拒绝,畏惧失败,难以开口表白一样,那种苦涩,我想你应该懂。
塑造我的套子
可能是因为受到某些理想性言说的影响太深,我成为了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和理想主义的拥护者,这种理想主义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笃定,也来自于自己的独立判断。
在与周围环境对话时,各种因素一次又一次提醒我:我在变化,很多人都不认识我了,可是我还认识周围的环境,这种认识是一种小庆幸,也是一种小淘气。有一段时间我选择逃避书本,逃避图书馆,那个选择道路和我的预期结果偏差太多,最后还是回到了我逃避的原点,瞬间有种充盈的舒畅打通了任督二脉,有了放弃,有了走错,才会有回头。
我喜欢看韩剧韩影,一个大男生看韩剧有种怪怪的感觉,我选择看韩剧的理由很简单:剧情简单细腻深刻,主人翁高帅白美,看起来不仅养眼,而且不费劲。哈哈,这在我脑壳处于紧绷状态的时候是绝佳选择。
小学看过徐彩英,中学看的已经忘了演员名字,现在在追李钟硕和朴信惠,哈哈,是哒,就是他俩。
除了“理想”以外,我也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我也知道社会问题有多么难搞定,在新闻评论中我尽可能将问题具体化,选择具体的评论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新闻评论有针对性,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出它的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容易得罪人,但是我真不想说有用的废话。
极简主义不仅仅在于观点表达,还在于手机屏幕、衣服穿着、头式打扮、音乐诵读。
在我的手机音乐播放器里面,收藏了很多“极端”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归属于不同的流派,有民谣、有流行、有古典、有轻音乐、有韩流、有经典粤语。同一个客观实在的事物,审视主体根据不同的立场、角度、考量方法标准,会用不同的词语将其进行赋义。对于我收藏歌曲这一行为,我把其称之为广度收藏,深度悦听(羞耻一个,哈哈哈。)。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我很喜欢自由,但是我向往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
记得有一次,学校新校区的保安和美食广场的商户发生了冲突,商场主关闭广场整栋楼电源,商户停止营业,学生在本校没饭吃,闹得沸沸扬扬,有同学叫我去报道,我在QQ空间发了一句:是报,还是不报?下面很多人评论为“报”,这是一个英雄主义行为,但是也有反对报道的。最后的我选择了不报,原因在于:报,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这种解决方式忽略了新闻的社会价值,舆论稍有不适,便会掀起风浪,我最害怕的就是“猜中开始,却没猜中结局”的报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预期判断。最后通过内部手段缓和了这一问题。
结语
每一天都很长,每一天都很短,每一天,我都可以睁开眼,我所希望的是,睁开眼以后,这个世界依旧把我温暖相待,在没有你的世界里,我野蛮生长以后,静静地蜷起来,直到你来,那朵莲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