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去玉门镇》

读书随笔

高建龙

素雅,清新,含蓄而不张扬。是我拿到刘爱玲新书《西去玉门镇》浏览后的第一感觉,怀着对文友的尊重和支持,几天来我割舍了刚学会上网的热情,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收入本书的21篇小说。

展开书页前,我正为女儿工作的事,给朋友发短信求助,虽然朋友一再说问题不大,可我还是忐忑难安。随着这些黑色的精灵样的文字一行行在我眼前列队经过,犹如一汪清澈的泉水,注入了我一直烦躁的心田,使我渐渐安静,跟着主人公陶玉儿的脚步,让思绪一步步深入。设想着会有一个很浪漫很诗意的完美结局,却不成想故事会是那样的,来了一个大转弯,完全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结果。

“我是一棵樱桃树”,作者以拟人化的写作,给一棵樱桃树注入了人的思维和感情,以一棵树的眼光,见证了人称憨憨路小满的贫困和善良,并发愿一定要努力成长,争取早日开花结果,以报答主人憨憨的精心呵护。使憨憨早日脱贫致富,娶上一个好媳妇。

但是,一条即将横穿凤阳新村的高速公路,彻底毁了樱桃树和憨憨的所有美好愿望。并让这些本不在征地范围内,完全不受影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快乐成长的樱桃树,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摧残。这些可怜的樱桃树在流血流泪遍体鳞伤中,被一次次移栽,它看到了人的贪婪和无耻,为了得到赔偿,骗取赔偿,被欲望燃烧的人,极尽弄虚作假之能事。视憨憨的利益于不顾,偷挖了憨憨寄以希望的樱桃林,连夜移栽到自家本没有树的地里,借以套取更多的赔偿。面对金钱,他们是最会算计的聪明人,同时也是最缺德的人,和憨憨路小满相比,他们的人格又是多么的萎琐和无耻。

“我是一棵樱桃树,不过我已经死了”。在完成了最后一次利用价值后,我的身体被砍下来,随便地堆在路旁,众多姐妹的尸体和我一样,挤挤挨挨地摞在一起。

位卑不敢忘忧国。大批大批失去土地的人,犹如一粒粒种子,埋进社会里,发什么芽?结什么果?都是一个未知数。土地的消失,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然而能耕种的土地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大肆侵占而生出新的子孙。

难道这不会成为一种灾难!

生存还是毁灭?《失踪》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呼唤翠翠》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请允许我尖叫》弱者生存的艰难,黑心老板的可恶,我在社会最底层发出一声声呐喊。

《普通话》中冯一雪的故事,又一次引起了我的心病。这年头,拿着礼,能送出去也是一种本事。

《董家湾的梁祝》,移民搬迁,下山出沟。使原本各具千秋的自然村落沦为一个个废墟,成为一个个消失的村庄,而大量的新农村建设却鲜有自己的特色。千城一面的遗憾外衣,不可避免地又披在了这些新村落的身上。

人是一个苦虫虫。《上王村的马六》和《从青州到孙家坳》的马秀芳都是苦命人,他们和天下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指望儿女成家立业,指望后辈成龙成凤,光耀门庭。面对一次次坎坷,毫不退缩,哪怕耗干自己的血汗。但复杂的现实生活带给他们的却是一个个吃不完的苦果,生活中总有忙不完的事,总有理不清的矛盾,善良的人总以为过了眼前这个坎,以后便是好日子了,该享福了。可总有新的烦恼一次次降临,让他们不再强壮的身体不得不承受,永无止境的苦难使他们的生活除了吃苦还是吃苦,若不再吃苦,生命也便终结了。

最后一篇小说《奔》,对打工者的无奈和悲惨,描写的很到位,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刻画细致入微,注入了作者对于弱者深深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林强的遭遇让我那渐渐遗忘不堪回首的打工经历,又一次浮现眼前。

昔为人子,今为人父,月月挣扎,年年苦斗,所得薪水,仅可度日,上不足孝敬父母,下不足供儿学业。眼看老父多病逢秋,幼女茁壮成长。风俗使然,土葬之弊,断不可免,但手无余资,寸木难为。当今教育,又是年年处处高收费。不堪重负,堂堂七尺男儿,无力承担份内义务,怎不令人汗颜,于心有愧。今实出无奈,只得扑汤蹈火,置之死地而求财。暂别一瓷厂,远赴山东去打工。望领导准我所愿,请假半年。

此致

敬礼

高建龙1995年9月20 日

由于我所在的陶瓷厂当时效益极差,工资低不说,还常常拖欠发不了,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给厂领导留下这封信,和两个老乡去了山东,在蓬莱市姜家村,一个私人承包的采石场打工。三月后因家中有事,老板只给了300元回家,还剩270元,说是等他从水泥厂结完帐,再补寄给我。(三个月总计挣了也不过1300元)后来我发过几十封信催要,却一次次如泥牛入海,永无下文。

1998年在新区建筑工地干了大半年,期间老板一直拖着不给工资,民工实在闹得不行了,才象征性的解决一点。我们木工组八个哥们实在经不起折腾,不得不集体撤离。可新区那点不足2300元的工资,直拖了三年才结清。木工组的包工宋林和我们很熟,大家跟他也干了好几个工地,人不错,我们放心。主要是他从大老板那里也要不到钱,也可能是我不再跟他干了吧,反正不管我平日再急再有事,他就是没钱,后来我只有借春节前或娃开学时去他家,每次给个一百二百应应急。同年9月,在健康路一工地干了一周,开资时老板硬要扣两日工,我不服,为要这两日工资反挨了一顿打,自然钱也没要到。后在南关一个工地干,可这个工地既没宿舍又没民工灶,只是先预支了十元饭钱,白天街上吃,晚上就只有寄居在小河沟亲戚家,作为过渡。但这个活只干了三天便又泡汤了,起因是一个工友手被砸伤了,当时老板不在工地,几个人送她去包扎,因凑不够医疗费,便将我的自行车压在诊所。第二日,阴沉沉地天,湿淋淋的雨,犹如我灰暗的心情。老板不讲理,“我没有说让压你的车,药钱我也不认,只怪你们干活不小心,耽误了工程进度,你们还有理了?”我据理力争,可他一付爱理不理的面孔让我怒火中烧,情急之下,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冲上去和他撕扯,无意中扯断了他的表链,我跑去诊所,用他的手表换回了我的自行车,一走了事。不用说又白干了。

通读全书,感慨良多,引人深思。作者以她敏锐的笔触倾情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的命运,因他们乐而乐,因他们苦而苦,寄希望于美好的明天,

但愿天下穷人一生平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西去玉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