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中,力量的发展有两个方向/种类,分别是“推力(pull)”和“拉力(push)”。
而如果我们对这两个英文单词稍加扩展,添成“撤退 撤离 pull back”和“推进,坚持下去 push through”这两个词组,恰好就能表达出我今天想要引入的概念——“推力”,是为对自己继续下狠手;而“拉力”则是对自己说,“ok到此为止”。
概念讲清楚之后,我们就来看看它具体的应用。
首先是学业方面,我不知道各位在平日里有没有遇到一种情况叫“我今天状态不好”——刚打开书本准备学习,诶肚子有点饿口有点渴好像还有什么消息没回;学到一半遇到难题了或者没由来的“不想学了”;再有甚者是从一开始就只是挣扎着坐在书桌前,思绪却完全不在书本上...
但凡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出现,我们都极其有可能对自己说,“唉我今天状态不好,那就不学了吧。”
于是纠结去不去图书馆花了一小时,最后却只学了三分钟。
在我无数次的惨痛教训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坏的状态不会一定自然而然的变好。所以越是“觉得”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就越是要能够逼着自己坐/做下去。只有真正去做事情才有可能实现调整。”
(正如我往日一直强调的,只有行动才能够解决焦虑,做事情才是最让人踏实的。)
细心的读者肯定发现了,我在“觉得”这个用词上加了引号。因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基于人类天性之一的“趋利避害”的感性认知——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会倾向于去做轻松的事情,而不会选择给自己找苦头吃——能在宿舍赖着,谁又愿意去图书馆呢。(当然二八法则决定的觉悟高的那20%人群请忽略这条)
想一想所谓“舒适圈”的概念,这个现象其实就很好理解了。
所以对于一个刚开始想要养成定期去图书馆学习习惯/间歇性凌云壮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同学,我诚挚的希望大家能够抽一个完全空闲的上午/下午到自习室不玩手机,打开书本先学上十分钟。
真正坐定十分钟之后,你很有可能就会发现那种所谓“状态不好”的浮躁情绪消失了,而自己也可能没有对学习产生厌烦,这个时候请果断的继续学下去,在第二次想要停下来的时候,记录下自己此时学习的时长,并跟自己说,“再坚持一会儿”;直到这一次也进入了“真的不想看了”为止。
有过这样一个循环之后,我们大致就能够了解到自己注意力最多保持的时长和单次能够持续学习的时间。
这个空当给自己适当的五到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再进入下一个等长的周期...
每一次当你烦躁不安想要愤然起身离开图书馆的时候,都规劝自己一下“再坚持一会儿”,直到始终无法同内心达成和解为止。
但是切记,在离开图书馆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今天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不是陷在最后一段时间的负面情绪中。这对这个习惯/事项的持续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刚起步的萌新而言,我想说,如果能够完成上述的所有流程,真的已经很棒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通过客观的记录和持续地对自己进行观察,来进一步确立或者优化自己的学习模式。
上述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应用推力,并借助推力带来的“惯性”,让我们把“不可能不行不存在”变成“Well that's actually OK.”
而真正进入平稳期之后,我们就需要开始引入拉力。
任何事项想要最终有所收获,就必然不能够抛弃其可持续性。
所以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周期之后,在最后一个周期中,意识到自己的意志/体力进入倦怠的当口/之前,果断撤出,尽量保持一个“学习使我快乐或者学习其实还不错”的心境。
泸溪河的椰蓉酥再好吃,一顿吃一斤也会让人隔天看见就反胃;学习亦如是。
但这里还要注意的一个要点就是,要保持对自己的诚实——到底是真的因为累了学不进去了,还是单纯的想玩想逃避了。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忠诚,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我们做出更好选择的概率。
学业的部分大体如此,我想这次的观点不仅适用新生,其实也有几分适用于我奋战在最后考研冲刺关头的盆友们。
There's always gonna be tough times, and I truly hope you guys can hang in there, push through and prevail eventually.
接下来是生活的部分。
我不知道现在在读这段文字的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但我仍然觉得有一句话是普遍适用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我不知道各位在生活和工作/学业的平衡情况是怎样的。
但我个人是会很痛心的说,我的2018大体是浪费了,给生活放了太多的拉力,浪掷了太多光阴——I could have done much more better than this.
我(们)很多时候会陷入误区,将低质量的泛泛的娱乐就默认为“好的生活”。
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体验过在电脑前坐上半天,反复地查看各种信息源,微博刷完朋友圈,朋友圈刷完还有qq空间知乎豆瓣...一圈刷完之后发现前者又有更新...
几圈循环之后,我们会发现时间可能并没有过多久,而我们却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样是多么无聊。
但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可能会选择麻痹自己,做一只把头埋在沙子中的鸵鸟。
(我甚至描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那种如同慢性自杀的颓废。)
ok不情绪化了。
那么对此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抽固定的时间给你喜欢做的事情,去做它,然后在最开心的时刻稍微过去一点的时刻,停下来。
这其实是经济学上边际效用的原理,或者说是导数变为0的那个点——从那个时点开始,我们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同我们收获的快乐将不再是正相关。
So please stop at the right time.
Pull yourself back from the cliff.前面就是下坡甚者是悬崖了,把自己拉回来吧。
之前听说过一个说法,声称人应该每天留给自己两小时去做任意想做的事情。
两小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keep前段时间宣传的“每天消失一小时(去运动)”我觉得是合情合理的。
一小时,这里挤挤,那里挤挤就有了。想要磨蹭/拖延的时候push自己一把,放纵/躺尸的时候pull back一下,我坚信我们都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即使不知道那具体是怎样的,也请不要放弃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