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健波(天元)阿里云技术专家
导读:OAM Spec 经历了近 3 个月的迭代,v1alpha2 版本终于发布啦!新版本在坚持 OAM Spec 平台无关的基础上,整体变得更 Kubernetes 友好化,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标准与可扩展性,更好的支持 CRD。如果你已经编写了现成的 CRD Operator,可以平滑的接入到 OAM 体系中,并且享受到 OAM 模型的红利。
目前 OAM 已经成为了包括阿里、微软、Upbond、谐云等多家公司构建云产品的核心架构。他们通过 OAM 构建了“以应用为中心”、用户友好化的 Kubernetes PaaS;充分发挥 OAM 的标准化与可扩展性,实现 OAM 核心 Controller 的同时,快速接入了已有的 Operator 能力;通过 OAM 横向打通多个模块,破除了原有 Operator 彼此孤立、无法复用的窘境。
-
了解 OAM 的背景及由来,可以参考《深度解读!阿里统一应用管理架构升级的教训与实践》;
-
OAM 能为终端用户带来哪些价值?可以参考《OAM 深入解读:OAM 为云原生应用带来哪些价值?》
下面言归正传,让我们来看一下 v1alpha2 到底做了哪些改动?
主要改动说明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这里只罗列了最主要的改动点,一些细节还是以上游 OAM Spec Github 仓库为准。
术语说明
-
CRD(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在 OAM 中说的 CRD 是一种泛指的自定义资源描述定义。在 K8s 的 OAM 实现中可以完全对应 K8s 的 CRD,在非 K8s 的实现中,OAM 的 CRD 需要包含 APIVersion/Kind 并且能够描述字段进行校验;
-
CR (Custom Resource),OAM 中的 CR 是 CRD 的一个实例,是符合 CRD 中字段格式定义的一个资源描述。在 K8s 的 OAM 实现中可以完全对应 K8s 的 CR,在 非 K8s 的实现中,可以需要对齐 APIVersion/Kind 和字段格式定义。
主要改动 1 使用 Reference 模型定义 Workload、Trait 和 Scope
v1alpha1 原先的方式是这样的: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WorkloadType
metadata:
name: OpenFaaS
annotations:
version: v1.0.0
description: "OpenFaaS a Workload which can serve workload running as functions"
spec:
group: openfaas.com
version: v1alpha2
names:
kind: Function
singular: function
plural: functions
workloadSettings: |
{
"$schema": "http://json-schema.org/draft-07/schema#",
"type": "object",
"required": [
"name", "image"
],
"properties": {
"name":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the name to the function"
},
"image":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the docker image of the function"
}
}
}
在原先的模式中,group/version/kind 分别是字段,spec 的校验通过 jsonschema 表示,整体的格式实际上类似 CRD,但不完全一致。
新版 v1alpha2 中彻底改为了引用模型,通过 WorkloadDefinition
TraitDefinition
ScopeDefinition
的形式,描述了一个引用关系。可以直接引用一个 CRD,name 就是 CRD 的名称。对于非 K8s 的 OAM 实现来说,这里的名字则是一个索引,可以找到类似 CRD 的校验文件,校验文件中包含 apiVersion 和 kind,以及相应的 schema 校验。
- Workload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WorkloadDefinition
metadata:
name: containerisedworkload.core.oam.dev
spec:
definitionRef:
# Name of CRD.
name: containerisedworkload.core.oam.dev
- Trait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TraitDefinition
metadata:
name: manualscalertrait.core.oam.dev
spec:
appliesToWorkloads:
- containerizedworkload.core.oam.dev
definitionRef:
name: manualscalertrait.core.oam.dev
- Scope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ScopeDefinition
metadata:
name: networkscope.core.oam.dev
spec:
allowComponentOverlap: true
definitionRef:
name: networkscope.core.oam.dev
注意:
-
这里对于 K8s 的 OAM 实现来说,name 就是 K8s 里面 CRD 的 name,由
组成。社区的最佳实践是一个 CRD 只有一个 version 在集群中运行,一般新 version 都会向前兼容,升级时都一次性替换到最新 version。如果确实有 2 个 version 同时存在的场景,用户也可以通过. kubectl get crd
的方式进一步选择; -
Definition 这一层不面向 end user,主要给平台实现使用,对于非 K8s 实现来说,如果存在多个 version 的场景,OAM 的实现平台可以给终端用户展示不同 version 的选择。
主要改动 2 直接嵌入 K8s CR 作为 Component 和 Trait 实例
原先的方式在 Workload 和 Trait 层面我们都只把 CR 的 spec 部分拿出来,分别放在 workloadSettings
和 properties
字段里。
这样的方式虽然已经可以“推导”出 K8s CR,但是不利于 K8s 生态内的 CRD 接入,需要换种格式重新定义一遍 spec。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ComponentSchematic
metadata:
name: rediscluster
spec:
workloadType: cache.crossplane.io/v1alpha1.RedisCluster
workloadSettings:
engineVersion: 1.0
region: cn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ApplicationConfiguration
metadata:
name: custom-single-app
annotations:
version: v1.0.0
description: "Customized version of single-app"
spec:
variables:
components:
- componentName: frontend
instanceName: web-front-end
parameterValues:
traits:
- name: manual-scaler
properties:
replicaCount: 5
现在的方式则直接嵌入 CR,可以看到,在 workload
和 trait
字段下面是完整的 CR 描述。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Component
metadata:
name: example-server
spec:
prameters:
- name: xxx
fieldPaths:
- "spec.osType"
workload: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Server
spec:
osType: linux
containers:
- name: my-cool-server
image:
name: example/very-cool-server:1.0.0
ports:
- name: http
value: 8080
env:
- name: CACHE_SECRET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ApplicationConfiguration
metadata:
name: cool-example
spec:
components:
- componentName: example-server
traits:
- trait: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ManualScalerTrait
spec:
replicaCount: 3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
- 可以很容易的对接现有 K8s 体系里的 CRD,甚至包括 K8s 原生的
Deployment
(作为自定义 workload 接入)等资源; - K8s CR 层面的字段定义是成熟的,解析和校验也完全交由 CRD 体系。
这里大家注意到 traits 下面是 []trait{CR}
而不是 []CR
的结构,多了一层看似无用的 trait
字段,主要由如下 2 个原因:
- 为后续在 trait 这个维度做扩展留下空间,比如可能的编排(
ordering
) 等。 - 非 K8s 体系在这一层可以不严格按照 CR 的写法来,完全自定义,不绑定 K8s 描述格式。
主要改动 3 参数传递使用 jsonPath 替换原先的 fromParam
研发能够留出字段给运维覆盖,一直是 OAM 很重要的功能。
体现在 OAM Spec 的流程上就是:研发在 Component 里面定义 parameter,运维在 AppConfig 里面通过 parameterValue 去覆盖对应的参数。
最初的参数传递,是在每个字段后面有个 fromParam
字段,对于支持了自定义 schema 后,这样的方式显然是无法覆盖所有场景的: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ComponentSchematic
metadata:
name: rediscluster
spec:
workloadType: cache.crossplane.io/v1alpha1.RedisCluster
parameters:
- name: engineVersion
type: string
workloadSettings:
- name: engineVersion
type: string
fromParam: engineVersion
后来我们曾经提议过这样的方案: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ComponentSchematic
metadata:
name: rediscluster
spec:
workloadType: cache.crossplane.io/v1alpha1.RedisCluster
parameters:
- name: engineVersion
type: string
workloadSettings:
engineVersion: "[fromParam(engineVersion)]"
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是 静态的 IaD (Infrastructure as Data) 里面加入了动态的函数,给理解和使用带来了复杂性。
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在新方案里我们通过 JsonPath 的形式描述要注入的参数位置,在用户理解上保证了 AppConfig 是静态的。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Component
metadata:
name: example-server
spec:
workload: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Server
spec:
containers:
- name: my-cool-server
image:
name: example/very-cool-server:1.0.0
ports:
- name: http
value: 8080
env:
- name: CACHE_SECRET
value: cache
parameters:
- name: instanceName
required: true
fieldPaths:
- ".metadata.name"
- name: cacheSecret
required: true
fieldPaths:
- ".workload.spec.containers[0].env[0].value"
fieldPaths 是个数组,每个元素定义了参数和对应 Workload 里的字段。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ApplicationConfiguration
metadata:
name: my-app-deployment
spec:
components:
- componentName: example-server
parameterValues:
- name: cacheSecret
value: new-cache
在 AppConfig 中还是走 parameterValues 去覆盖 Component 中的 parameter。
主要改动 4 ComponentSchematic 名称改为 Component
原先组件这个概念叫 ComponentSchematic,这样命名的主要原因是里面混了一些语法描述和选择,比如针对 Core Workload( container
)和针对扩展 Workload ( workloadSettings
),写法上不一样的,container
里是定义具体的参数,workloadSettings
更像是 schema(参数怎么填的说明)。v1alpha1 版本的 WorkloadSetting 还融入了 type/description之类的,更显得模棱两可。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ComponentSchematic
metadata:
name: rediscluster
spec:
containers:
...
workloadSettings:
- name: engineVersion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engine version
fromParam: engineVersion
...
在 v1alpha2 版本中,组件这个概念改为 Component,明确为 Workload 的实例,所有语法定义都是在WorkloadDefinition 中引用的实际 CRD 定义的。
在 K8s 实现中,WorkloadDefinition 就是引用 CRD ,Component.spec.workload 里就是写 CRD 对应的实例 CR。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Component
metadata:
name: example-server
spec:
workload: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Server
spec:
...
主要改动 5 Scope 由 CR 单独创建,不再由 AppConfig 创建
v1alpha1 中的 Scope 是由 AppConfig 创建的,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本质上它也是个 CR,可以“推导”创建出 CR来。但是由于 Scope 的定位是可以容纳不同 AppConfig 中的 Component,且 Scope 本身并非一个 App,所以使用 AppConfig 创建 Scope 一直是不太合适的。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ApplicationConfiguration
metadata:
name: my-vpc-network
spec:
variables:
- name: networkName
value: "my-vpc"
scopes:
- name: network
type: core.oam.dev/v1alpha1.Network
properties:
network-id: "[fromVariable(networkName)]"
subnet-ids: "my-subnet1, my-subnet2"
v1alpha2 新版本全面使用 CR 来对应实例,为了让 Scope 的概念更清晰,更方便对应不同类型的 Scope,将 Scope 拿出来直接由 ScopeDefinition 定义的 CRD 对应的 CR 创建。例子如下所示: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ScopeDefinition
metadata:
name: networkscope.core.oam.dev
spec:
allowComponentOverlap: true
definitionRef:
name: networkscope.core.oam.dev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NetworkScope
metadata:
name: example-vpc-network
labels:
region: us-west
environment: production
spec:
networkId: cool-vpc-network
subnetIds:
- cool-subnetwork
- cooler-subnetwork
- coolest-subnetwork
internetGatewayType: nat
在 AppConfig 中使用 scope 引用如下所示: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ApplicationConfiguration
metadata:
name: custom-single-app
annotations:
version: v1.0.0
description: "Customized version of single-app"
spec:
components:
- componentName: frontend
scopes:
- scopeRef: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NetworkScope
name: my-vpc-network
- componentName: backend
scopes:
- scopeRef: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NetworkScope
name: my-vpc-network
主要改动 6 移除 Variable 列表和 [fromVariable()] 动态函数
v1alpha1 版本中有 Variable 是为了 AppConfig 里开源引用一些公共变量减少冗余,所以加入了 Variable 列表。但实践来看,减少的冗余并没有明显减少 OAM spec 的复杂性,相反,增加动态的函数显著增加了复杂性。
另一方面,fromVariable 这样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 helm template/ kustomiz 等工具来做,由这些工具渲染出完整的 OAM spec,再进行使用。
所以这里 variables 列表和相关的 fromVariable 均去掉,并不影响任何功能。
// 老版本,仅对比使用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1
kind: ApplicationConfiguration
metadata:
name: my-app-deployment
spec:
variables:
- name: VAR_NAME
value: SUPPLIED_VALUE
components:
- componentName: my-web-app-component
instanceName: my-app-frontent
parameterValues:
- name: ANOTHER_PARAMETER
value: "[fromVariable(VAR_NAME)]"
traits:
- name: ingress
properties:
DATA: "[fromVariable(VAR_NAME)]"
主要改动 7 用 ContainerizedWorkload 替代原来的六种核心 Workload
因为现在已经统一用 WorkloadDefinition 定义 Workload,Component 变成了实例,所以原先的六种核心Workload 实际上都变成了同一个 WorkloadDefinition,字段描述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对 trait 约束和诉求不一样。因此原先的六种核心 Workload 的 spec,统一修改为一种名为 ContainerizedWorkload 的 Workload 类型。
同时,这里计划要通过增加 policy 这样的概念,来让研发表达对运维策略的诉求,即 Component 中可以表达希望增加哪些 trait。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WorkloadDefinition
metadata:
name: containerizedworkloads.core.oam.dev
spec:
definitionRef:
name: containerizedworkloads.core.oam.dev
一个使用 ContainerizedWorkload 示例: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Component
metadata:
name: frontend
annotations:
version: v1.0.0
description: "A simple webserver"
spec:
workload:
apiVersion: core.oam.dev/v1alpha2
kind: ContainerizedWorkload
metadata:
name: sample-workload
spec:
osType: linux
containers:
- name: web
image: example/charybdis-single:latest@@sha256:verytrustworthyhash
resources:
cpu:
required: 1.0
memory:
required: 100MB
env:
- name: MESSAGE
value: default
parameters:
- name: message
description: The message to display in the web app.
required: true
type: string
fieldPaths:
- ".spec.containers[0].env[0].value"
下一步计划
- 应用级别的组件间参数传递和依赖关系(workflow);
- Policy 方案,便于研发在 Component 对 trait 提出诉求;
- Component 增加版本的概念,同时给出 OAM 解决应用版本发布相关方式。
常见 FAQ
- 我们原有平台改造为 OAM 模型实现需要做什么?
对于原先是 K8s 上的应用管理平台,接入改造为 OAM 实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实现 OAM ApplicationConfiguration Controller(简称 AppConfig Controller),这个 Controller 同时包含 OAM 的 Component、WorkloadDefinition、TraitDefinition、ScopeDefinition 等 CRD。AppConfig Controller 根据 OAM AppConfig 中的描述,拉起原有平台的 CRD Operator;
- 逐渐将原先的 CRD Operator 根据关注点分离的思想,分为 Workload 和 Trait。同时接入和复用 OAM 社区中更多的 Workload、Trait,丰富更多场景下的功能。
- 现有的 CRD Operator 为接入 OAM 需要做什么改变?
现有的 CRD Operator** 功能上可以平滑接入 OAM 体系,比如作为一个独立扩展 Workload 接入。但是为了更好的让终端用户体会到 OAM 关注点分离的好处,我们强烈建议 CRD Operator 根据研发和运维不同的关注点分离为不同的 CRD,研发关注的 CRD 作为 Workload 接入 OAM,运维关注的 CRD 作为 Trait 接入 OAM。
目前,OAM 规范和模型实际已解决许多现有问题,但它的路程才刚刚开始。OAM 是一个中立的开源项目,我们欢迎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定义云原生应用交付的未来。
参与方式:
- 钉钉扫码进入 OAM 项目中文讨论群
- 通过 Gitter 直接参与讨论
- OAM 开源实现地址
- 点击 star 一下
作者简介
孙健波(花名:天元)阿里云技术专家,是 OAM 规范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致力于推动云原生应用标准化。同时也在阿里巴巴参与大规模云原生应用交付与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团队诚邀应用交付、Serverless、PaaS 领域的专家加入,欢迎联系 jianbo.sjb AT alibaba-inc.com
招人啦!
云原生应用平台诚邀 Kubernetes / Serverless / PaaS / 应用交付领域专家( P6-P8 )加盟:
- 工作年限:建议 P6-7 三年起,P8 五年起,具体看实际能力;
- 工作地点:国内(北京 / 杭州 / 深圳);海外(旧金山湾区 / 西雅图);
- 岗位包含:架构师、技术专家、全栈工程师等。
简历立刻回复,2~3 周出结果,简历投递:jianbo.sjb AT alibaba-inc.com。
“阿里巴巴云原生关注微服务、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 等技术领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术趋势、云原生大规模的落地实践,做最懂云原生开发者的技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