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光

亿万年前,人类远古先祖围坐于篝火边,熠熠火光照亮彼此脸庞,舞动火光与远山黑坳光影之间,先祖们用想象编织怪兽与诸神的故事。

头顶苍茫天穹斗转星移,曾经先祖围坐的荒芜野地,成为鳞次栉比的钢筋丛林。在城市晦暗角落,咖啡馆闪烁着霓虹向路人招手,氤氲中我们讲述着或悲或喜的都市故事。

从原始部落到互联网时代,故事贯穿漫长历史周期,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编织故事。故事跨越人类文明构建一座座桃花源,人类如站在秘境门口张望,带着好奇之心探寻故事若有之光。

光之源

【故事之于人类,正如水之于鱼】

两只互相梳理毛发的猿猴、讲述怪兽历险的先祖、街头巷尾街坊的八卦,听故事时,我们大脑发生了什么?

故事是人类生活的飞行模拟器,神经科学研究报告指出,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人类看到故事时会将情景在大脑中建模,与真实情景下大脑机制相同。故事也是大脑喜欢的甜点,由故事分泌的安多酚如轻度“鸦片剂”让大脑放松快乐。

好故事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超一流作家如莎士比亚,毛姆在故事中将复杂人性描摹的淋漓尽致,使我们的情感牢牢牵系于故事中人,我们用尽眼耳鼻舌身意去揣摩故事的色声香味触法。

心理学家把这种理解他人行为思想的能力称为“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通常以意向性(intentionality)來作为心智理论的度量标准。当我们拥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便会四处推想他人心理,乐于为周围世界编织故事。

这种能力,对人际交往至关重要,对理解故事同样重要,阅读文学故事能使我们融入情节中和故事中人感同身受,一个阅读经典文学的人能得到故事力量的护持,不至被魑魅魍魉拖曳至黑暗深渊。故事中暗弱之光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人性复杂,拓展社会意向层次,增强心智理论。

正如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所言,故事让先祖们明白,生活在旁边那条峡谷里的人们是否属于自己人,故事让人类编造一个社交历史,因注重一段共同的历史,而组成社交群体;故事让我们讲述一个未曾见到的世界,小说和宗教成为影响人类的模因。故事是投入水中的石块,在激荡中从5人圈圈漾开,形成一个个同心圆,创造出150人以外的另一个社交层次可能性,从而创造更大的人类文明。

理想之光

故事之光_第1张图片

从古代吟唱诗人到现代新闻记者,人类一直沉迷于讲故事。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故事,甚至比所讲的故事更加真实、迷人。远古先祖将生活经验杜撰成神话故事口耳相传,世世代代的智慧成为人类集体潜意识,沉积结晶在岛底基地海床暗流涌动。

20世纪神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收集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神话故事后,发现不论生存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还是钢筋水泥的都市,人类从摇篮到棺椁的历程都是相似的。所有英雄经历故事的背后,其实蕴藏著同一个故事----「英雄之旅」(hero’s journey)。

好莱坞将这段英雄之旅作为模型,在电影工厂进行批量加工,从“肖申克的救赎”到“当幸福来敲门”用各种角色重复讲述这个聚焦理想主义色彩的光明故事。

坎贝尔研究我们的神话故事,找到英雄之旅故事模型。管理大师马奇将社会科学发现的各类模型理解为故事,指出能够讲述令人信服的、高智的经验故事,是优秀管理者、优秀研究者和优秀顾问的标志。

马奇总结出四种常见的神话故事主题:类如“激励 ”为观点的「理性神话」,用层级结构并用层级方式解决问题的「层级神话」,将商业公司兴衰、军队沉浮聚焦于领导者的「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神话」以及竞争确保历史的有效性的「历史有效神话」。

如硬币正反面,以上四个神话主题分别反主题,故事讲述者在尝试神话主题的过程中,将四个反主题放在四大主题的对立面,突出四大主题在智慧王国里的中心地位。「理性神话」的反主题是「身份主题」, 「层级神话」的反主题是「非层级网络主题」,「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神话」的反主题是「复杂性主题」,「历史有效神话」的反主题是「历史无效主题」。

如寻宝般,在正反神话主题之后,马奇挖掘出埋藏更深的宝藏:一个更大的神话---人类举足轻重,人类可以通过个体的或集体的智慧行动影响历史进程,让历史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的神话,既是一种信仰,又是经验诠释的基础。很多入相信“显而易见,人定胜天”,只是不太成功的组织中相信这一点的人少一些罢了。

灯塔之光

故事之光_第2张图片

生而为人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小小涟漪,人形内核收藏着一堆无法吞咽的黑暗,是由命运用不知疲倦的手指将它们随机分配。如果说神话中的英雄太过虚幻,那么历史先知伟人自传故事,如亘古长明的灯塔,照亮黑暗海面,让勇气与智慧升腾至后人心间。

梅棹忠夫在《诸神的复活》中读到达芬奇笔记故事,当时高中生的他虽不能理解这位伟大天才的全貌,为了使自己接近大师精神,从此开始写起笔记,一写就是几十年,将笔记演变为卡片的故事著成《智识的生产技术》一书影响更多人。在我们陷入身处人生低谷,看不见未来时,从王阳明被贬龙场的故事,找到先知伟人自处方式,看大师如何走出黑夜,从中吸取力量,走出自己的低谷。

当人生被一团迷雾裹挟,智者用故事作灯塔指引航向。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将消防员、军队指挥官、医生等52个决策案例作为“故事”看待,让访谈随着故事走向而进行。在这些故事中总结出RPD决策模型,揭秘是什么在影响人们作决定,为什么人们的决定总是错的,人们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威林厄姆,利用人类大脑偏爱故事这一进化机制,将故事4C原则运用于教学中,比如《可怕的科学》之《植物的咒语》将孩子代入植物角色( character),来到危机四伏世界,形成因果关系( causality) 不得不使出各种心机,制造冲突( conflict)和蜗牛、毛虫斗智斗勇才能活下来,情节中展示多样性( complications),将枯燥教材变成吸引学生的故事,用故事的方式传授孩子知识。

智者如芒格“普世智慧”论,通过格栅思维模型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现实的认知。为了不做手里只拿一个铁锤的傻瓜,我们还需要文学故事这个锤子,才能搞定更多钉子。我们从经历中学习,不仅仅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伟大的文学名著有力量打动我们的心灵扩展我们的思维,我们能够从作家提供的想象和虚构的经历中有所收获。

混沌之光

故事之光_第3张图片

故事如迷宫、如丛林、如万花筒。孩子生活在或美丽、或平淡、或可怕的童话世界,他读的故事书或他信赖的人给他讲的故事,为他提供英雄榜样及生活模型。他们沉浸在故事丛林中探奇,自由想象扮演各种角色。艾瑞克.伯恩说人的一生是喜剧还是悲剧,已经由一个6岁孩子决定,故事演变为人生脚本,他将花费一生的时间设法让它实现。

如坎贝尔所说人生会经历的伤痛犹如新瓶装旧酒,酒的上层是醉人汁液,底部是同样的沉渣。你为什么是现在的你?婚姻情感,事业财富,家人朋友,这一切是你的人生脚本。输家脚本的人将生活及无能建基于虚构与幻想,是太宰治笔下在深渊中抹杀表情和语言的人,混混沌沌的一枚茧。如陷入西西弗斯故事的人,在几乎要成功的时刻放弃,失掉已经得到的一切,从底部重新开始推石头;又如抱持睡美人脚本的人,无论找到金苹果的王子,还是银苹果的王子,都会玩“瑕疵”的心理游戏,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将自己的生命浪费等待沉睡上。神话或童话湮没在意识之岛最底层海床,我们能用故事的混沌微光揭露脚本,破茧而出。

洞穴之光

故事之光_第4张图片

翁贝托·艾柯在他的小说《昨日之岛》将现实、虚幻、梦境用符号文本揉捻制成巨大故事生成器。我们如小岛居民在生活故事巨轮前,编写故事成为自己,故事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

当怪物来敲门中,怪物对男孩讲了三个故事,这与他从小听惯的善恶有报故事完全不同,怪物说:“人是复杂的动物。皇后怎么会同时是好女巫也是坏女巫?王子怎么会同时是杀人犯也是救世主?牧师怎么会同时思想谬误却古道热肠?隐形人让自己被看到之后怎么反而更加孤单?”

世界很复杂,更复杂的是人心。怪物对男孩说,比想法和语言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才是故事推动器,行动才是故事的结局。愿你我循着故事的洞穴之光,在行动中创造自我的绚丽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