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今年,是上海实施“公民同招,分类摇号”入学报名新政策的第一年,不少家庭都需要重新规划孩子的教育道路,这也让家长们感到困惑。新政策中的关键词理解正确吗?重新规划教育道路的核心又在何处?目前阶段,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哪些事?为了帮助家长解惑,外滩君邀请了沪上三位名校校长,看看她们怎么说。
文丨陆以沁 编丨Mia
2020年,从冬到春,人们不断“见证历史”。先是举国抗疫,再是全民网课,而昨天,沪上小升初信息核对工作正式开启。几天后,4月8日,幼升小的信息登记工作也将开启。
于沪上许多家庭而言,今年施行的幼升小、小升初新政,显然意味着对孩子教育道路的规划,有了新的开始。
事实上,自从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来,各类预测就不绝于耳,也让家长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
而上海市、各区实施细则的陆续公布,更在沪上家长圈中,引发了强烈的讨论。
一时间,社交媒体上关于“幼升小”、“小升初”、“100%摇号”的话题热度暴涨,各渠道对入学新政的分析与解读满天飞。
对于仍处在疫情余震、网课、复工影响下的家长而言,可能刚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心头又被压上了一块巨石。不少家长卯足了劲研读新政,但依然心存诸多疑虑:
民办分类摇号具体怎么摇?
摇号没摇上怎么办?
本校直升意味着什么?
如何优化择校策略?
尤其是原本青睐优质民办学校的家长,今年的抉择突然变得摇摆不定。
一方面更认同这类学校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又担忧摇号失败,落到了比对口公立实力更弱的学校。另外,家长们还担心,新政策彻底抹平了民办的生源优势,这又是否会影响到民办学校办学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外滩君邀请到了沪上三所名校校长为家长答疑解惑。她们分别是,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上海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执行校长程敏和上海浦东新区民办筑桥实验小学校长籍莉。
此外,在即将到来的三天假期(4月5日-6日),她们还会在系列讲座《当疫情撞上摇号,择校规划何去何从?》中,与家长在线互动,进一步解析新政之下,有关择校与教育规划的那些事儿。
三大新政关键词
3月11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民众焦急的猜测与等待中,摇号细则终于落地。
此后,上海16区招生方案出炉,各所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也陆续公布。
可以看到,今年的招生规则正在逐步清晰化,但短期内纷涌而至的信息,也着实加大了家长理解、权衡并做出决策的难度。
为此,外滩君摘取了入学新政中的三大关键词,帮助家长厘清重要概念,走好为孩子规划教育道路的第一步。
1.公民同招
“公民同招”不算是一个新概念,因为自2018年起,这一政策已经在上海幼升小阶段实施。只不过今年,这一规则推广到了小升初。
根据上海市教委公布的《实施意见》,2020年起,本市将全面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幼升小同步招生与2019年基本一致。小升初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就是公、民办二选一。后续进入报名系统,也可以发现两个选项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这就意味着,“公办保底,冲刺民办”的策略不再管用。因为如果报名民办而未被录取,就要回到公办池子里,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因此不能保证录取的学校是否令人满意。
尤其是对口学校本身比较优质的家庭,放弃公办,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因为最终被安排入学的学校大概率不如对口学校。这也是这类家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2.民办分类摇号
在今年的入学新政中,家长的大部分疑惑可能都集中在“摇号”一词。
谁要摇?怎么摇?
《实施意见》表示,民办学校如果出现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情况,由各区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具体来说,是“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
因此,如果在第一步时,选择了公办学校,绝大部分学生不需要摇号。
为什么说绝大部分?因为在少数区中,比如徐汇、静安、长宁,如果公办学校的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学校也会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录取,具体需要参考各区招生细则。
所以除了上述特殊情况,绝大多数参与摇号的学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报名民办学校
2. 在所报学校的那栏分类计划中,报名人数超过招生名额。
什么是“分类计划”?
以协和双语学校虹桥校区为例,今年的小学部招生计划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除了招生计划总数外,还细分了班级类别(先锋班/融合班)、住宿或走读、本校教职工子女、举办者员工子女与相关幼儿园适龄儿童。
这些分类计划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区教育局进行审批。因此每个学校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家长仔细阅读具体学校的招生简章。
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的是学校中的细分类别。比如协和虹桥中的先锋班,并且走读。那么,如果报名人数为60人,超过了这个类别的招生计划(59人),就需要在这60人中随机摇号录取59个学生。
3.调剂志愿
调剂志愿是报名民办学校才会遇到的情况。选择民办学校后,每个孩子可以同时填报1个正式志愿和1个调剂志愿,不填不调。
调剂志愿分为三类:
1. 同校调剂(同校内住宿或走读等分类计划间调剂)
2. 区内调剂(就读意愿区内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
3. 集团内调剂(同一集团内外区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
填报时,家长也需要事先了解清楚,哪些学校、哪些细分类别接受调剂。
此外,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校长提醒家长,还需预估志愿的热门度,否则很可能浪费一个志愿。如果选择集团内外区调剂,那么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及的三大关键概念,“入学排序”、“统筹入学”等具体规则也需要家长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解。
鉴于各区各学校的入学政策都有所差异,所涉及区的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学校的招生简章,在官网或官方公众号中都会提供,请家长务必仔细阅读。
新政之下,教育道路如何规划
任何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都具有稀缺性。正是这种稀缺性,让大多数家庭不惜付出巨大的财力、精力,帮助孩子在尽可能理想的教育道路上成长、发展。
在上海,这样的教育道路可能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已规划完毕。而新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家庭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计划。
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告诉外滩君,有些家长之前不相信这个摇号政策会真的落地,但现实是它就这么发生了。
“急躁和焦虑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成年人,首先还是要面对现实。”卢慧文说,“不要因为新政策,觉得命运是一种随机,摇号没中就失败了。更重要的是,不要将这类情绪传递给孩子。”
比起抱怨或放弃,认清现实并尽快适应,对现在与将来都更有裨益。
“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但是要朝着最差的结果来做准备。”卢慧文的话或许能给家长带来方向与动力。
另外,即使摇号未中,结果也并不一定像部分家长想象得那么坏。卢慧文表示,正常情况下,全上海只有10%的学生能够进入民办小学,其中非常心仪的就更少,保守来说是5%。
因此,事实是,无论考试还是摇号,都有95%的学生无法进入心仪的民办小学。如果对口的公办学校还不错,也就没必要去钻必须进民办的牛角尖。
如果对口的学校真的非常不理想,的确可以尝试选择民办,但也要接受可能付出的代价。
此外,就教育的整体趋势而言,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与社会资源共筑的成果。因此,如果其中一种资源不如意,依然可以通过另外两种进行补充。
总之,新政策无论在实际还是心理层面可能都对家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核心还是要回归孩子身上。
筑桥实验小学校长籍莉也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过度关注政策的变化,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因为,无论政策怎么变,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都将进入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如果家长自身或者孩子没有调节好,都会影响到孩子的顺利过渡。
调整好心态、厘清政策后,家长才更可能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做出择校的最优选择。
对此,万科双语学校校长程敏也建议,家长要把了解学校的“功课做足”,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切勿盲目追求“热门“、“难进”的学校。
卢慧文校长更是为家长总结了“择校十看”。
一看举办方;二看校长;三看教师;四看校舍;五看家长;
六看毕业生;七看在校生;八看课程;九看校园文化;
十看国内外权威机构对学校的鉴证评价。
这十看没有固定的排列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详细请见《卢慧文校长:国际教育之路的“道”和“术”——给家长的择校建议》。
如今受疫情影响,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度过,没有老师和朋友的陪伴,家长的角色就尤其重要。
对此,筑桥实验小学校长籍莉建议,目前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1.及时适应政策的调整
2.关注与倾听孩子的需求
3.清楚目标校的理念与招生计划
4. 注意资料上传与志愿填报的时间节点。
总结三位校长的建议,一句话,家长要先“定心”,才有定力能帮孩子做出真正合适的规划。
沪上三所名校校长,在线答疑
相信这段时间,家长已经看了太多新政、择校类信息,而文章篇幅所限,又无法一一回应家长的疑问。而且,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也无法像往年一样亲身走入校园一探究竟。
因此,外滩君将在明天开始的三天假期中,邀请卢慧文、程敏和籍莉三位校长,坐客外滩直播间,给家长们带来《当疫情撞上摇号,择校规划何去何从?》系列讲座,为大家提供直接向校长咨询的机会。
在这三场讲座里,三位校长将为家长们支招:如何规划孩子的教育道路?如何考察和选择学校?现阶段家长们可以做哪些准备?同时讲座也是了解这些名校的好时机。
1. “耐心等花开”的协和系
作为沪上老牌知名教育集团,协和系已经在上海共开设了七所学校,其中六所包含义务教育阶段,分布在闵行、浦东、青浦三区。
在今年的海外大学放榜季节中,协和系的成绩异常亮眼。不过,协和系却不是个“掐尖”或“鸡血”的学校。协和集团总校长卢慧文始终相信,陪伴孩子长大,更像是个“耐心等待花开”的过程,当然其中也需要外界的适当匡扶。
新政发布后,协和教育集团因为其九年、十二年甚至“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结构,使其成为家长们心目中相对省心、稳妥的香饽饽。
不过,协和系真像坊间传说的那样,“直升占比100%”吗?幼儿园没有入读协和,是不是就与协和的小学中学绝缘了呢?这些疑问,在讲座中,卢慧文校长将会给出解答。
2.“激发无限潜能”的万科双语
作为沪上集团式办学的代表,德英乐教育显然在这些年也打造出了忠实的“家长粉丝”。旗下的上海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因其在沪上国际教育圈累积的优秀口碑也一直备受家长们的关注。
而作为一所九年制双语学校,闵行万科双语多年来,致力于打造浸润式双语文化环境,拓展学生综合实力,“培养立身世界的中华英才”。
由于目前采用的是中外班主任共同管理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及评价标准都倾向于国际接轨,因此学校的整体培养路径方向,更适合未来有国外求学意向和能力的学生。
很多家长留意到万科双语今年初中的招生简章中没有提及直升分类人数,程敏校长解释道:万科双语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符合今年教委内部直升的机制,不过,由于目前尚无注册学籍为本校的小学毕业生(学校成立于2016年,第一届学生为目前就读四年级),所以今年校内没有产生直升名额。
当然,集团办学的好处就是,家长在填报调剂志愿时,能够选择同一集团内其他民办学校进行调剂。比如选择了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作为第一志愿,可选择集团内复旦万科实验小学作为调剂志愿。
新政之下,万科双语的生源会发生哪些变化么?学校又有哪些措施落实对每个孩子的激发无限潜能”?相信在程敏校长的讲座中都会得到解答。
3. “理性感性兼具”的筑桥实验小学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筑桥实验小学是平和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全日制小学。今年,是筑桥实验小学办学的第四年。
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筑桥却颇有特色。从激发探索的PBL式教学,到注重感受的食育课,目的只有一个,旨在培养“理性感性兼具”的孩子。
因为理解家长在当前人生阶段肩头承担的重任,所以筑桥表示会致力于帮助家长,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调整家庭问题的处理方法,帮助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了解课程,了解自己。
面对新政的实施,筑桥小学的籍莉校长认为,这对学校和家长而言,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为什么籍莉校长会这样认为?家长们的机遇又在哪里?一起听听籍莉校长怎么说。
虽然,今年摇号新政直接影响的是即将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家庭,但是长期而言,它对沪上中小学教育格局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外滩君建议,不论是孩子还在呀呀学语的父母,还是家有和奥数“作战”的小学生的爸妈,都可以来参与此次系列讲座,相信它将对孩子未来教育之路,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3000+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