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

有本事的人,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1张图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之十六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2张图片

本章与《学而篇》首章“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相承接,首尾呼应。首章是讲“人不知”,人家不知道我,不要有什么怨恨的心。这里讲“不己知”,自己不为别人所知道,不要有什么担忧的心。为什么孔夫子要强调这个问题?一般人有了学问,有了各种本事,就自以为了不起,总是希望广为人知,干一番大事。孔夫子则告诉同学们,重要是要学作君子,君子为学是求道明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用来做沽名钓誉的敲门砖,如果请你出来做事情,那也是去实践仁道。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3张图片

“不患人之不己知”,这话直指人心,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真谛。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但不会减损自身的才学和品德,反而会促使自己更努力地进德修业。把道德文章搞扎实了,自然可以循着正当途径让别人认识自己。这里等于把开篇首章的意思再强调一遍,可见圣人苦口婆心。还是朱熹老先生的那句话,“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4张图片

重点在后半句,“患不知人也”——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担心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不辨人,二是不识人,三是不懂人。一个人不被别人了解没有问题,但你不了解别人,那就坏事了,这是个大问题。

不辨人,就分辨不清君子与小人、好人与坏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这是值得忧虑的事;不识人,尤其是当领导的,就难以做到知人善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只有善于了解人的品德和才能、长处和短处,并学会从中发现闪光点,才会爱护和使用人才;不懂人,日常生活中就无法与人和谐相处。对别人不宽容,用自己的成见看待他人和世界,就会产生许多误解。明白了“患不知人”的道理,就会懂得一个人不要总强求别人理解你,而应该来个换位思考,多一点反思,学着去理解别人,进而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5张图片

关于如何“知人”,孔子认为一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听他说什么,不了解一个人说什么,就没有办法了解他。(《尧曰篇》:“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但除了言词以外,行为也是知人的重要条件之一。看到弟子宰予白天睡懒觉,孔子说,以前我听了人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今后我听了嘴上说的话之后,一定还要再仔细观察他的行为,这里孔子强调行为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公冶长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6张图片

此外,还要结合一个人的日常言行及心理状态来作全面了解,看他行为的目的动机,以及他行事的方法手段,再研究他做事的心理变化。如此一来他还能隐藏什么呢?(《为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认为知人、用人要抱着慎重的态度,仔细考察,不要因为一个人说的话有道理就提拔他,也不要因一个人地位低下或犯过错误就忽视他说的话。(《卫灵公篇》:“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话讲得好听的人,不一定就有良好的德行修养。(《宪问篇》:“有言者,不必有德”)。有时光凭一个人表面的言行,并不足以真实的了解他。必须还要更深入地观察,收集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的了解一个人。孔子说,我和颜渊讨论一整天,他都没有任何疑问,感觉起来好像笨笨的。但过后私下观察他的日常言行,却也能发挥我所教导的道理,颜渊其实并不笨啊。(《为政篇》:“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7张图片

关于“知人”的方法,孔子在《论语》中表述过很多深刻见解,在后面还可以去细心体会。这一章孔子的用心是重在自我的修行,即君子应当以充实自己为目标,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但当一个人能够真切地去了解别人时,自然,自己也被别人了解了。这恐怕是老师话中隐藏着的潜台词。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_第8张图片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言人当责己而不责人。凡人之情,多轻易(今:忽视)于知人,而患人不知己,故孔子抑之云:“我则不耳。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患己不能知人也。”

尹氏: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陈祥道:人之于己,知不为益,不知不为损,故不患不知,以在外故也。己之于人,知则为智,不知则为不智,故患不知人,以在我故也。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亦此意欤?

《论语正义》:人不己知,己无所失,无可患也;己不知人,则于人之贤者,不能亲之用之,人之不贤者,不能远之退之,所失甚巨,固当患。

张栻:有患人不己知之心,则外驰而非为己者矣。夫学本为何事,而患人不己知乎?而其患不知人者,以夫取友之差,用人之失,正以在己之未明故尔,盖所当用力者也。

康有为:人不能离人而独立,无论居游营业,皆与人接抅,若不知人之是非邪正,而误于交托,则动而必败,大之丧国,次之亡身,小之亦失业败名。故人伦之鉴不明,实人道切身之患也。故君子自立在己,而藻鉴在人,虽知人未易,尧舜犹难,然愈难愈当讲求其术也。若夫怀才抱德,如川蕴珠,如山藏玉,有车必见其轼,有衣必见其服,何患不知?乃人日求人知,而不求知人,何颠倒其用也!

李炳南:不患人不知我,但患我不能知人。学为君子,有道而人不知,道不能行,属于天命,无可忧患。若我不能知人,实为大患。为领袖者不得贤才,求学者不得良师益友,以其贤愚莫辨之故,是以为患。

钱穆:君子求其在我,故不患人之不己知。非孔子,则不知尧舜之当祖述;非孟子,则不知孔子之圣,为生民以来所未有。此知人之所以可贵,而我之不知人所以为可患。

徐英:“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君子,故不患人之不己知。若见理不明,则不能知人;不能知人,夫安可以自立于世哉?

蕅益大师:自利,则亲师取友,必要知人;利他,则应病与药,尤要知人。

《四书反身录》:惟是人不易知,知人实难。我若不能穷理知人,则鉴衡昏昧,贤否莫辨,是非混淆,交人则不能亲贤而远佞,用人则不能进贤而屏奸。在一己关乎学术,在朝廷关乎治乱,虽欲不患,得乎?正直君子易知,邪曲小人难知。

《论语札记》:此篇末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结,见君子之学无非为己。人伦名教之地,所恃以进德修业者,惟此本心之明照,以收益于亲贤取善之际而已矣。

杨树达:患其不能,求为可知,此孔子教人以责己也。患不知人,此孔子教人以广己也。责己者,初学者所有事;广己,则进德君子之事矣。因人之不知己,反而自省我之不知人,此仁恕之极功。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全解》 《论语正义》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癸巳论语解》 《论语注》 《论语会笺》 《论语点睛》 《四书反身录》 《论语札记》 《论语疏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