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峻不回来吃饭
昨天,在网上读到袁哲生的一本小说,《秀才的手表》。袁哲生在三十九岁那年,在台北办公室后山自缢身亡,在此一年前,他的作家好友黄国峻也自杀…..
黄国峻的父亲,曾经写过一首纪念儿子的诗,诗的结尾是这样——
国峻,一年了,你都没有回来吃饭
我在家炒过几次米粉请你的好友
来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样,他也不回家吃饭了
我们知道你不回来吃饭;
就没有等你,
也故意不谈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远在那里。
2
在家吃速冻水饺的诗人
胡 迁或许也是早就做好打算,不再回家吃饭,因为在家只能吃些速冻水饺,一个人常年在外漂泊,独自待着,见朋友,继续写诗集《坍塌》或者搜集小说灵感。
在半个月前的签售会上,胡迁拿着自己的书,问每一个来找他签名的人,你们喜欢谁,你们喜欢谁,我签谁。他是纸上的话痨,现实中的哑巴。许多人只觉得他丧,并没有更多评价。
但我想,他是一个好的小说家,“重视语言、玩弄隐喻、充满诗意”。
我还期待你更多的作品,为什么你就这么头也不回的走掉了呢?
3
大时代下的文艺工作者
艺术青年自杀,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原来是如此之穷。
一年写两本书,拍一部电影,按理说也不算很懒,但是只赚了两万块钱,“看起来忙得跟晒咸鱼似的,但只要不跟朋友吃饭,就得在家煮速冻水饺。”
在这个大时代下,社会很残酷,对捡垃圾的人残酷,对搞文艺的人也残酷,真正实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据我所知,电影业里那些顶尖的录音师、造型师、灯光师、编剧工作都满得排不过来......
说到底,文艺能不能脱贫,还真的在于你把它视为爱好兴趣还是一种谋生职业。
4
富贵险中求,又关文艺鸟事
那,搞文艺能脱贫么?
有别的职业养文艺当然是更好的事,当成职业就要有点职业精神,所以就算嫉恶如仇世事洞察的鲁迅先生,对于写信向他求援一穷二白的文艺青年们最终的劝告也是:
“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1934年十月九日致萧红萧军的信)”。
先求生,再文艺,是普通人对生命负责的做法;而爱文艺,是为了享受精神上的乐趣。
至于求富贵这种事,人家雷洛探长早说了:富贵险中求,又关文艺鸟事。
5
走慢一点,走稳一点
看到,“搞文艺能脱贫么?”这个命题,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万一此生不幸把文艺当成职业,大概就真得多一点平常心,把它当成职业一样对待,认真研究其中关节,攻克技术难关,努力成为行业楚翘,承认自己是在参与社会竞争。
参与社会竞争无非就是要使尽百宝出尽全力,而竞争的规律就是:
当你做到这个行业的前百分之二十基本上就谋生无虞。
最近工作室接到的活儿很多都是关于品牌命名,slogan,推广文案之类,不同case有不同风格,不同客户又有不同格局,知道自己的短板和肤浅,于是借力于日常训练,听广告人的一些讲座,研读一些经典作品……
暗自发狠,告诉自己「〇外工作室」这条路,可以允许走慢一点,但一定要稳。
6
一点最近的学习论
最近受二毛的【广告文案】影响也很深,关于什么是好的广告案例类,这点很有共鸣:
① 信息传递准确。这一点最基本,但其实最难做到。因为每一个广告作品的出街背后都涉及甲方、乙方的双重考量。
② 有自己的联想、角度和态度,不人云亦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做到第1条。
③ 如果能有理有据表达出一条广告背后的创作逻辑,这样的内容,值得看。
④ 如果能基于广告本身,观察出一个现象,总结出品牌背后的商业逻辑,这样的内容,值得看2遍。
⑤ 如果能把一个品牌的广告历史变迁,梳理得非常客观,又做了一些预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样的内容,值得看3遍。
⑥ 如果把广告纳入到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美学、甚至于哲学这样的框架体系下去写的内容,可以以后翻出来再看。
你 的 瀑 布,我 的 眼 睛
嗯,当然,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想到
在周清欢的「〇(quan)外工作室」里,
一定能写出你想要的文章,
那我会高兴一整天的。
文 字 原 创 | 周 清 欢
摄 影 | 网 络 源
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
▲大理人的小日子(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哦)
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
▲人间有味是清欢(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