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情
我的大学同学俪半年前离婚了隔着电话,她的声音漂浮:
“我现在和孩子两个人生活。”
“我实在受不了这异地的生活了。”
“我原以为我嫁给了爱情……”
俪和前夫是异地恋。当初在武汉已经站稳脚跟的她,放弃了自己钟爱的事业,远离家人,随丈夫嫁到外地。
我曾调侃俪,“理性的你也可以为爱情抛亲弃友啊!”当时的她只是坐在那里抿着嘴傻笑。
这段婚姻仅持续了6年。
电影《囧妈》里徐伊万和他母亲卢小花的婚姻也都是源于爱情。
徐伊万和妻子张璐因为爱走到一起,曾度过了一段亲密美好的时光。
他的母亲卢小花和他的父亲相识于一场浪漫的电影放映,并一见钟情,私订终身。
结果是,都是美好的爱情开始,却以离婚或名存实亡的婚姻收场。
是我们的欲望太多了,还是我们接受不了婚前和婚后的落差?
这种落差又从何而来?
可能是你过于理想化了。
影星张雨绮在某期《吐槽大会》上的一句自嘲亮了。她说,自己看男人的眼光确实不行。
当年她在拍摄电影《白鹿原》时遇到了大自己21岁的导演王全安,并与其闪婚。婚姻仅持续了三年就以对方嫖娼而离婚。
不久后和富商袁巴元交往70天后闪婚,两年后又因为家庭财产纠纷闪离。
她当初被王全安的才华吸引,觉得对方就是她的整个世界;遇到袁巴元时觉得仿佛找到了真命天子,并在微博竭力保护对方的家庭隐私。
爱情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
真有。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曾把所有浪漫爱情的产生定义为对理想异性形象的投射。
男性心中的梦中情人叫“阿尼玛”,女性心中的理想男性称为“阿尼姆斯”。
你会把它投射到异性身上,企图通过与对方的结合,与它联结。这种幻象投射到对方身上,就产生了爱情。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描绘了一个将爱人理想化到极致的男主角:
“他只要看到那个女孩就感到心满意足了,渐渐地,他把她理想化了,把一些不可能的美德和想象出来的情感都安在她的身上”。
你怀揣这样的幻想走入婚姻,真相迟早会向你显现。
就如《囧妈》中张璐在家庭中努力付出仍感受不到幸福,因为徐伊万的控制、改变和以自我为中心;卢小花在婚后才看到了伊万父亲的酗酒、家暴、自私。
这种落差会让你失望、愤怒、挫败、痛苦甚至后悔自责。
坎贝尔说,婚姻是充满煎熬的磨练,不是爱情的无限延伸。
婚姻的磨难可以让人的这种幻象投射解体并看到生命的真实。
理想化的关系
我的闺蜜蓉曾在结婚前一周向我诉苦。
她和老公因为婆婆提前“插手”新家的事情大吵了一架,在这场提前上演的婆媳大战中,老公站在了婆婆那边。两人差点闹掰。
和解后,蓉提出,以后尽量不和婆婆住在一起,这让想尽孝的老公颇显无奈。
跌跌撞撞地结了婚。俩人也享受了一段岁月静好。
但在有了孩子后,风云变幻。
老人、孩子抚养费,回老家过年,阶段性带孩子,还有老公对于婆婆的偏袒,如风浪席卷,平静后又一次次“发作”。
同时,她的重心也几乎全部转向孩子,并经常为喝酒应酬与老公发生争吵。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老公出轨了。
蓉是在离婚一段时间后才告诉我的,言辞中仍然有无尽的委屈和不甘。
她说:
“我真没觉得那个女人有什么特别的。
他后来竟然说都感觉不到我在乎他了,我不解,我这样一个人辛辛苦苦带孩子,操持家务,就是因为爱他啊!”
我听后,沉默无语。似乎也找到了一些答案。
精神分析说,关系,是用来处理我们内在心灵中的'坏"的。
人需要在关系中被看见,疗愈和滋养,我们都在寻求一个好的关系,即二元关系。
如果两个人的心灵都非常强大,也许就会是所谓的灵魂伴侣。
反之,如果二元关系张力太大,难以容纳其中某方的"坏",就需要第三者去投射这个“坏”。
即在一个新的三元世界中去消化、处理,心灵才会得以淬炼。
结婚后,蓉的前夫将自己不够孝顺,喝酒应酬、晚归、工作压力大、焦虑等“坏”的部分投射给了蓉。
他觉得是对方不理解不支持自己,同时又在外构建了新的二元关系,重新找回了男人被仰视、尊重的感觉。
只是蓉,从结婚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婚姻是一个系统关系的整合。
除了各自的社会、工作关系,双方的经济关系、性关系,婆媳子女等各种复杂关系都要处理。
她也没有意识到,她和老公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两人共同成长中长期构建亲密,而不是束之高阁,撒手不管。
她将理想中的恋爱二元关系模式复制到了婚姻中,有了孩子也还是处于和孩子构建的二元关系中。
对婚姻关系的理想化,让她铸造了一座和老公间的情感隔离墙。
理想化(物化)的功能
“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有房,有车,有位,有才”
“高大上”“白富美”
“暖男”“经济适用男”
“多金”“绩优股/潜力股”
你是不是也在以这样的多样优质标签寻觅你未来的那个他?
在我看来,情感关系很难去物化,人终究不是商品,每个人都是独立而真实的存在,具有主观的情绪、感受和鲜明的个性。
我们从小或多或少都在接受物化的教育中长大,例如谁成绩好,谁更漂亮,更成功有钱。
这种实用化、功利化的教育从某一方面也催生了物化的择偶观,即选择谁更能使我的婚姻和人生受益?
相比夸大、崇尚爱情的理想化,过于理性化状态的婚姻有时也是脆弱的。
因为一旦"功能价值"随着时间、环境变质了,婚姻也会容易变质。
如何能放下对婚姻的过于理想化和期待呢?你不妨试试觉察和认知。
1、你是“爱其所是”还是“爱我所愿”?
电影《囧妈》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理解和尊重。
控制和索取代表你正在塑造一个理想化的伴侣。
你是否能看到并能接受未来伴侣本来的模样?比如失败、愚蠢、丑态和各种缺点。
宠妻狂魔黄磊就是对于老婆不会做饭心存温柔,同时练就了“黄小厨”神功。
只有你真正悦纳了对方的所有不完美,爱其所是,才可能找到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不能接受,也许你的爱只是出于对完美的投射和想象。
2、你有”整合关系,长期构建亲密”的想法吗?
婚姻不同于恋爱的二元关系模式,是一个更为复杂、多变的三元甚至多元系统。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认为,把二元关系放到三元关系中去处理“坏”的“三角化”模式的唯一解体方法就是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也就是,让对方能感受到自己、爱人和相关的第三方(如孩子)都是好的。
婚后的复杂关系会滋生更多双方"坏"的投射,如果中间没有这种"坏"的消化调节人(如双方的家长或者朋友),势必会存在一方向外寻找新的第三方拯救者的可能,而将“坏”投射给配偶。
经营之道还是持续构建并维持亲密关系。
3、你有“接纳共享,平等合作”的准备吗?
据调查,2018年度离婚原因中生活琐事占比最高,达34.21%。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曾提到,“人生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合作的问题”。
婚姻中的合作前提则是两人地位平等,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共同目标。
这就需要接受对方作为个性化人的整体,而不仅是被物化的部分。
如果你觉察自己仅是出于实用和利己,就很难在未来婚姻中做到尊重接纳,和对方共享合作,和谐共舞。
试想,你接纳的是未来伴侣的全部,多年后,你或许仍爱慕她的岁月容颜,或许可以和他携手共度事业难关,也愿意包容理解对方的情绪压力。
当结婚后的家务琐事、子女教育、经济等出现混乱的时候,你也能够和对方协同面对。
所以,这个人的“坏”我是否能全部接纳,这段关系是否舒服,我到底是爱他这个人还是仅爱他的功能和价值?
结婚前不妨多给自己点时间和空间去体验。
人生孰无惑?人生孰无挫?最大的代价仅是成长而已。
但如果当下的你正在遭遇情感问题,想解决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在扫码,专业老师会带你解决实际问题~
今晚21:30,彬彬姐在直播间等你
全方位拆解财富自由之路
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即可
婆婆纳,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文学、心理学和业余写作重度爱好者;将精神分析融入生活体验,深挖文字力量的探索者;自我修行者,一直在路上,愿与你同行。本文转自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