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也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治疗中,多种中医药有着明显疗效,甚至有通过纯中医治疗出院的病例。
为什么管中医药界叫杏林?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福建籍的道医董奉,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
什么意思,其实
这个故事是说:
在三国时代,
庐山
有位
名医
叫
董奉
,他
医道
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
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
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
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
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胜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
繁枝
绿叶
中,累累
红杏
挂满
枝头
,煞是好看。
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
林中
取杏。
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
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后世就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自古医药不分家,所以后来,杏林,也泛指中医药行业。
鹤年堂的匾是严嵩给题的吗?
那说到老北京的老药铺,还得说那些"
老字号",目前北京所谓的老字号,大都是百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出现的,若以时间先后计,在北京城中,要首推位于
菜市口的"鹤年堂"了。
北京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也就是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回族诗人、医学养生大家
丁鹤年创建的。
鹤年堂原址座落在原
宣武区
菜市口大街铁门
胡同迤西路北,
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当然,这个地方,现在您已经没法寻找踪迹了,因为,那里都改建成大马路了。
鹤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宫和天坛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坛早一百二十五年。当然,要说这鹤年堂,就不能不从明朝的大奸臣严嵩谈起。
说到严嵩和鹤年堂的关系,得和大家说说严嵩的书法,大家都知道,严嵩的书法是非常好的,有传说说北京的两个老字号六必居和柳泉居都是严嵩题写的,并且,柳泉居还是严嵩所题的最后一块匾额,那严嵩题写的第一块匾额是那个老字号呢,告诉您,传说就是鹤年堂。
而鹤年堂门脸儿的匾是“西鹤年堂”是严嵩的儿子写的。边上的对联传说是戚继光写的。一进门二柜上挂着一块匾“鹤年堂”,是严嵩写的,两边对联“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是杨椒山写的。两人在朝廷是死对头,严嵩是奸臣,杨椒山是忠臣,两人在朝廷上打的你死我活,在鹤年堂却合作在一起了。
北京的菜市口可以说自打盛唐时期就是闹市区了。鹤年堂就位于菜市口大街路北,属于中心地段,而门前正匾“鹤年堂”三个大字又是明朝首辅、权倾朝野的严嵩亲笔题字,招牌醒目,于是自然成了进入北京最明显的标志,以至人们介绍进京之路时,常把鹤年堂作为参照物:过了卢沟桥就是广安门,过了广安门,看见鹤年堂就算进了北京城了。
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
“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鹤年堂始创于1405年—1408年。鹤年堂店名取自《淮南子》中“鹤寿千年,以极其游”句。鹤年堂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药铺,比同仁堂要早二百多年。鹤年堂由元末明初祖籍在西域的诗人丁鹤年所开。丁鹤年悬壶济世,他对许多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和穷人免收问诊费,瘟疫流行期间还给贫困人群发放药品。医药名家张景岳在《方剂学》中写道:“世人趋鹜鹤年堂”。
“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老北京人都知道,吃丸药去同仁堂,吃汤药还是鹤年堂的好。中药界都知道,当时的鹤年堂前店后坊,饮片加工精细,“半夏不见边,木通飞上天,陈皮一条线,枳壳赛纽襻。”清代,同仁堂走宫廷御药的路子,抢去了鹤年堂、千芝堂、庆仁堂三大药铺的不少生意。
老北京流传一句歇后语:“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这话有二层含义:一是刑场就在鹤年堂药店门前,二是鹤年堂曾自制“鹤顶血”——实际上是一种麻醉药。服下此药,周身麻木,疼痛不觉。行刑前,犯人家属给狱卒使钱,狱卒将“鹤顶血”交犯人服下。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行刑前,当时的掌柜王圣一对“六君子”十分敬重,从坛中取出“鹤顶血”分发“六君子”,然“六君子”在秋阳下肃然而立,并无一人接受。
所以说,这“六君子”尽管政见不尽相同,但在死亡面前都表现出了镇定和凛然。
此外,康有为谢世的前一年,他在弟子梁启超、张篁溪及他的次女康同璧的陪同下寻访“戊戌变法”故地,走到鹤年堂门前,康有为放声痛哭,哭毕,道:“找到鹤年堂,就找到了六君子的遇难地!”想起了谭嗣同,想起了自己的半生颠沛,康有为仰天长叹:“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岂有为哉。”
上排左起:谭嗣同,杨锐,林旭,下排左起: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扫码关注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广播节目每早六点首播,一点半重播
↓↓↓随缘点在看,是爱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