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盲目的学习,只会让我们深陷泥沼: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最好的学习,就是将看似美好的道理,过成了自己的习惯。
2.资源取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力量
我一位要好的姐妹,好容易怀上宝宝,五六个月时,才查出来胎儿有问题,同时老公生病,要住院至少一个月,然后又与婆婆的关系种种摩擦,工作上刚调来新的领导各种变革,家里房贷的压力仍在持续……
当时电话里与我聊天到泣不成声时,我也陷入到深深的悲痛和无助中,不知道做点什么,才能让生活没那么不堪。
想想这件事居然已经过去6年了。
姐妹顺利的生下了这个宝宝,现在第二个娃都快满月了,老公无恙,婆婆帮忙带小孩,只是偶有小小的矛盾,工作一切步入正轨,一家人卖了小房子住进了大房子。
也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离开家乡换了生活的城市,新的工作还在融合,失恋,生病,身边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全部身价只剩几块钱,住的地方房东突然说要收回……一切都让人窒息看不到希望,我以为我会倒下,或者从此一蹶不振。
然后想想,这个事也过去快10年了,而我好好的,越来越好。
我的弟弟,青春期时完全的问题少年,就差一步送进牢里,现在已是两个娃的爸爸,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以为过不去的坎,也就那么成为了过去,我们以为要毁掉的孩子,他后来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支柱,或者卓有成就的企业家。
这就是集训课程里训练的,从资源取向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待求助的来访者和来访家庭。
永远相信,每个个体和家庭,都有ta自己的能量和弹性,就像被割到的手指,流了血,不久会愈合。
如果能看到,所有的症状和问题都是有功能的,我们看到ta的出现,才有机会反思、调整、过的更好。而沉浸在问题本身,是没有出路的。
对孩子极度不满失望至极恼羞成怒的父亲,在历数孩子种种劣迹之后,咨询师会问一句:确实,这些问题很头痛,同时,可以跟我说说您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吗?
然后咨询师会从孩子优点的角度,来引导这位父亲的思维角度及教养方式。
一位大学毕业三年自我要求极高又极度自卑的工程师,某个环节咨询师会问:你在做哪件事情时会心情平和?或者你曾经做过的最骄傲的事,那是什么?进而帮助ta看到自己力量的部分。
对于每一位前来求助的来访者和来访家庭,我们都必须“毫不留情”的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的资源,那是他们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力量。
相信自己和每个人,都有可用的资源,培养这种资源取向的视角,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沟通表达,每个人每时每刻必修的功课
集训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案例督导环节,就是每人有一次机会,一个小时,展示自己棘手的日常咨询案例,由现场老师和学员来为你“出谋献策”。
这个督导在平时是要收费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督导之后自身的咨询水平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而好多同学,浪费了大量时间陈述案例细节,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讯息,20分钟过去了,我们还是不知道ta想表达什么、不知道ta的困惑点在哪里、不知道ta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什么问题。
甚至有些同学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都“不为所动”“答非所问”,继续活跃在自己的细节思维里。
往往能厘清问题时,时间已过去大半。
我之前也是个词难达意的人,在小组发言时,也多次讲半天才进入到主题,就有刻意在后来的时间里,应用金字塔原理、结构式表达方式,心里快速的组织好语言结构,尽量简明扼要又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我的案例督导环节,陈述部分,我10分钟让大家明白我的需求和问题所在,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大家给我的思路和促动就特别的充分和完整。
这样看来,能清晰表达的人,即便是交了同样的学费,在相同的时间里,也能比别人收获更多。
如果说,说的清晰明确是最基本的要求,说的让人接受听起来舒服就是第二个层次了。
因为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小组体验和练习,在一个大环形座位的空间里,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余的所有人,那种交流的张力和冲击力就特别明显。
小组里,同样是发表看法,有人上来就说:刚才你的建议只看到了一个角度,我觉得还可以……巴拉巴拉,另有一人则说:刚才你从#*角度提的建议很有深度,我还想补充另外一点……
后一种说法就特别容易让人接受:先肯定,再说自己的想法。否定只会让对方加强防御和抵抗。
还有一种否定是这样的,比如在我们家就一定要正话反说。明明是要关心你天冷了注意添衣,说出来的却是:穿这么少,不怕被冻死啊!
这种方式形成习惯后在与同事朋友沟通时,就特别令人讨厌。
还有的家庭,比如对唯一儿子寄予厚望的父亲,一遍又一遍的骂着:你就是没有出息!你这个样子永远也改变不了!你就是这个样子的!
生生把孩子逼成自己不愿看到的样子。
这种情景该怎么表达既能发泄情绪又能达到目的呢?大家可以先做个练习。后面会有文章来专门说这个。
4、系统思维,病的是关系而非个人
一个脾气暴躁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能父母家人平时就是在争吵中度过;一个无法进入亲密关系恐惧婚姻的人,可能父母有婚外恋或者家人关系不和从未有过温馨的感觉;一个逃学不爱学习的孩子,可能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也不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而是爸妈正在闹离婚,……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表象,从来访者个人的角度去做改进,可能根本无济于事。
家庭系统观有个观点:一个孩子生“病”了,绝不是ta个人病了,而是这个家庭病了,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病了。
我们要工作的,是整个家庭而非只是这个孩子。我们不是要去改变这个生病的人,而是引导这个家庭创造一种改变的环境。
在我小时候,爸妈因重男轻女思想,对我造成一些心理创伤。现在从系统角度,了解到爸妈所处的年代背景,回想爷爷奶奶对爸妈的期待,还有当时的生活压力,也就能理解他们当时的种种行为了。
在这点上,我们对自身,也应该有这样系统的觉知,当出现情绪时,看看内心深处,到底是在害怕什么、渴求什么,到底是与父母亲或其他家人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与家人的关系,就是我们与外界一切关系的DNA。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其他的关系也就好了。
——365极限挑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