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52本--《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阅读笔记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整书阅完

阅读及笔记时间:2017年11月,26日,约4.5小时;

阅读书本:《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作者:【法】居斯塔夫·勒庞(译:胡小跃);2015年6月第1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P1-203页;

阅读目标:了解什么是群体心理?为什么又被称为乌合之众?

阅读方法:阅读、思考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3小时,笔记1.5小时。

作者勒庞生存于1841年至1931年。作者当年站在法国社会精英的本位主义上撰写本书,阅览全书,感觉书中不少观点存在偏见,但对于群体的普遍性特征研究却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值得一读(读时去芜存菁即可)。

书摘(摘录了很多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观点对现在的社会依然具有参考意义,摘录出来以作更多思考):

本书中所说群体指受某一事件、演说、激情、恐惧、爱恨的刺激而聚集在一起,为某个目标或某些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的特殊心理整体人群。他们并不一定要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点,也不一定要人数众多,有时十来个人就足以构成一个群体

支配人类的,是思想、感情和习俗,是存在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引起文明更新的变化发生在思想、观念和信仰上,历史上的难忘事件都是人类思想不可见的变化之可见的结果。世上所有的伟人,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或帝国的缔造者,或小团体中的小领导,他们都是不自觉的心理学家,对群体的心理有本能但可靠的认识,正因为这种了解,他们才如此轻易地当了领导。不能跟群体在理论上空谈平等,用规章制度来领导它们,而是要研究什么东西能打动它们、吸引它们

个人在失去自己有意识的个性时,会服从引导者的心理暗示,做出与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完全不同的事情。有意识的个性消失,无意识的个性得势,感情和思想通过暗示和传染,被引到某个方向,可能立即就会把所暗示的思想变成行动,这就是群体中个人的主要特征。群体所服从的各种冲动,根据刺激因素的不同,可以是慷慨的,也可以是残忍的;可以是充满英雄气概的,也可以是懦弱的,但它们永远都将那么强大,以至于个人的利益、自我保护意识都无法与它匹敌。所有的群体都是易怒和冲动的,但程度大不相同。在人类的任何群体,暗示都具有传染性,这也说明感情为什么会朝着某个既定的方向迅速转变。但集体观察的错误率是最高的,它往往只是某个人的幻觉,通过传染,暗示给别人。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好坏,都有极简单化和夸大化这双重特点,他们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被暗示给他们的意见、主张和信仰,把它们当作是绝对正确或是完全错误的东西。群体常常服从低劣的本能,有时也可以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

群体的观念有两类,一类是受一时的环境影响、偶然诞生、为时不长的观念;另一类是因环境、遗传、舆论影响而极其稳定的基本观念。暗示给群体的不管是什么观念,其形式只有变得绝对和简单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其重要性所有能打动群体想象力的东西都具有突出和清晰的形象,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或者,只伴以某些美好或神秘的事实:一场伟大的胜利,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一桩滔天的罪行,一个巨大的希望。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只有通过“浓缩”的办法—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事实才能造成突出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谁能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

决定群体主张和信仰的因素分为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间接因素让群体接受某些信念而不让别的信念渗透。直接因素是指与这种长期工作重叠的因素,没有这种长期的工作,直接因素就不会有结果。举例:法国大革命的间接因素包括哲学著作、贵族的横征暴敛和科学思想的进步。群体的思想已经有所准备,之后就很容易受直接因素的影响,如演说家的演讲、宫廷的顽固抵抗或者只作一些微不足道的改革都会起催化作用。

间接因素解析:种族因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决定群体的精神特征;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需求和感情,它是种族精神的综合,对我们影响巨大,没有传统,就没有民族的灵魂,也不可能有文明时间对群体思想观念的影响巨大,所有的信仰,其诞生、发展和灭亡都取决于时间的影响,因为时间积聚了过去的大量信仰与思想,在这基础上诞生了某一时期的主张;政治与社会制度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并不是改变了法典就能改变观念、感情和习俗,一个民族,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正如他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一样,民族是受其性格左右的,内在与这种性格不协调的所有制度都只能是一件借来的衣服,是暂时的伪装智育和德育,如果想弄懂今天在群体中萌芽、明天即将诞生的观念和信仰,应该知道它的土壤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给青年人什么教育,就可知道这个国家以后会是怎么样的。

直接因素:形象、词语和套话(词语威力的大小与它们所唤起的形象密切相关)幻觉和理性。群体不会受理性的影响,只明白粗粗地拼凑起来的观念。要说服群体,首先必须察觉到他们被激起的感情,假装与之分享,然后试着去修改它,以粗略组合的方式,唤起某些富有暗示意义的形象。

我的思考:

贯穿全文、警示读者的是思想观念的重要性!思想决定了行为,因此,无论国家在对民众的引导,或家庭对孩子的培养、个人在成长中所学习,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犹为重要。

没有传统,就没有民族的灵魂。因此,重拾起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如何拾起?现国家已开始倡导,但关键还在个人的积极响应,学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以坚定民族的灵魂为我辈不可推卸之职责。

民族是受其性格左右的,内在与这种性格不协调的所有制度都只能是一件借来的衣服,是暂时的伪装。因此坚定我们国家的政治道路,完全不必羡慕西方之所谓的民主,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西方民主能与其匹配,而并不适合我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不断促进它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我们想要去影响一个群体时,不能以纯理性去打动,一定要以绝对、简单、清晰、强烈的形象去打动群体想象,关切群体的情绪,并顺之以情理。

在作者眼中群体一起所作的决定不如个体理性,他们比较感情用事,追随简单、夸大的形象,一旦成为群体一员,分析、判断的能力大大降低。这几天的微博、微信被三色幼儿园所刷屏了,我也跟随着这个关切幼儿事件的群体情绪波动,一度气愤。对照了一下,我当时的表现就是处于群体中的人们。现在跳出这个事件再去冷静地看它,发现这个“浓缩”性的事件显然大大激起了公众(群体)愤慨的想象力,群情汹涌,令事件迅速、广泛传播。一面有幼儿园中违法的真相、一面有相关部门光堵不疏未能及时回复公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另一面也有境外势力推波助澜地抹黑,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调查?对于这样的群体激烈反映事件,若处理好了就是对我们社会进步的一大助力(比如从此从根本上思考幼儿教育模式、规范幼儿教育行业行为、保障儿童安全等),所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体的无意识愤怒反映未必都是坏事,就看怎处处理,怎么引导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年/第52本--《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