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走出的工艺美术传奇。
▷他来自巴金笔下的大户人家
读过巴金先生的《家》《春》《秋》,一定会对高公馆的繁荣,以及那个时代的兴衰转变印象深刻。周锦云就来自一个这样的家庭。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却百花齐放的时代,那是历经思想变革的一代。
周锦云出身在温州当地的大户人家。父辈都是读书人,是正正经经的书香门第。家里出了很多教师、医生。曾祖父那一代,曾将弘一法师请到温州,在当地进行供养,可以说盛极一时。
“受弘一法师慈悲心的影响,我们家后来把所有的家产都献给了社会,献给了百姓,包括我们办医院,办学校,都是免费给人家看病,像我的爷爷当了一辈子的医生,他是没赚过一分钱。”
就像巴金笔下的大家族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周锦云的父辈们也都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感召,“我们也是一心报国,因为我们这个家后来出了50多个革命家,都是参加革命去的”。
随后的发展,家族中的不少人成为了中国著名医院的院长,图书馆馆长,大学的校长,用自己的所学所识,报效国家。
▷瓯塑,从一开始的无奈之选,到真心热爱
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周锦云,在六十年代满怀激情,也想好好做一番大事业。
从小爱好画画的周锦云报考了中国美院,专业课和文化课都高分通过,却因为政审被拒绝了,因为爷爷被认为是开明绅士,成分不够红。
第二次报考空军,各方面条件都通过了,却依然因为政审的原因被退回。
“开明绅士是什么一个成分,现在我们也搞不清楚,所以当时我两个机会都擦肩而过,后来我就感到,我就老老实实的走一个学门手艺,将来能维持自己未来的生活。”
因为爷爷是医生的关系,周锦云10岁就跟着爷爷切脉看病。爷爷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将他学医的感悟,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满满一皮箱的书都交给了周锦云。那个时代的工作很多不像现在这样自由,周锦云就在偶然的机会下被分到了瓯塑厂。
“当时我的父亲就讲,他说行行出状元,他说你一定要把这个学门手艺,他说要学会老老实实的做人,清清白白的做人,就是他说你一定要把这个行业学好,他说学好了,他说每个行业都出状元,所以当时我就记住我父亲的话。”
那是1966年,到现在正好是周锦云从艺50周年。
“可以说我是没有晚上,没有休息天的,现在我给年轻人讲我们当时经历,他们不相信,我们当时是把自己的被铺都是拿到这个单位,就晚上睡在自己那个工作台上。”
周锦云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同辈中的佼佼者。
“并不是我比别人聪明,我当时付出的时间是一般年轻人的一倍,两倍时间。”
▷因为年轻,曾经备受质疑
因为勤奋,让周锦云逐渐开始成熟,带领团队开始在外承包项目。但是因为年轻,让团队外出时备受质疑。
1979年,瓯塑厂收到了北京大会堂的壁画项目,周锦云带队前往北京,那一年,他三十出头。
“那个单位领导他一看,他说你们真的开玩笑;浙江,他说你看看人家来得这些地方都是老教授,都是不仅是头发发白,都是胡子都是一大把了,浙江派来你们这些年轻人,胡子都没长出来,他说我们不信任你们。”
一到北京就受到了这样的对待,让团队瞬间失去了信心。
“我们当时跟大家讲,我们现在不要做任何辩解,也不要感到自己委屈。当时大会堂食堂好的菜都不供应我们,他们认为浙江太不负责任了,叫了这么些年轻人过来。但是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的画拿出来以后,大会堂说我们的画在北京大会堂是压倒一切的。”
无论是机场、大会堂,甚至是尼克松访华的赞美,周锦云用他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属于年轻人的艺术力量。
▷收拾好自己,是传承的第一步
周锦云,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依然神采奕奕,从头到脚都精神整洁。
“我这几年最大的想法就是培养一些瓯塑高级人才,为什么要培养高级人才?因为我培养一个工人,他今后就是一个人。所以我现在培养的这些都是大学生,现在我们好几个学生都在大学里当主任课老师,温州大学也办了瓯塑班,都是这些学生去教课,如果这些学生培养了一些高素质的学生,那么今后他们一个人就跟我一样,就再能带出10个,20个甚至可能是100个的学生。”
“现在我们这底下很多年轻人就对工艺美术失去信心了,他就感到这个工艺美术眼前赚不到钱,很多人就放弃了,其实这个是很不应该的,任何行业都是有高潮,有低潮,所以一定要坚持,坚持才最后才有你的成功。”
聊一聊丨你认为工艺美术的前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