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回顾第14课《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

对于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离异儿童.....国家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儿童需要我们成人作为监护人,儿童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有很多注意问题,无论如何,都应该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来正确看待儿童品德形成。

《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班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



寒假回顾第14课《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

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对话中,老师没有正确根据儿童发展阶段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特点去解决问题。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问题矛盾化,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老师不能够根据儿童发展特点正确教育学生,双方都是站在自己角度处理问题。摸清事物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解决矛盾。

寒假回顾第14课《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  儿童道德判断的形成是领悟协调的结果——我的头发我做主。

常理下,一个学生如果梳着奇怪的发型,老师就判断这个学生不是好学生,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的做法,事实真正如此么?学生看到两个同学打架,根据班教授讲解的风俗和道德来讲,他们打架又怎么样解释他们的行为呢?就真的是我们认为的错误的么?我们看图片中班教授的讲解。

寒假回顾第14课《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寒假回顾第14课《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    儿童的道德学习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的统一

我们还是列举学生应该梳什么样的发型来阐述。老师如果硬性从学校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来要求学生,学生会有逆反心里。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做?班教授建议我们老师要把问题和矛盾抛给学生们自己解决。让学生自己讨论出学生应该梳什么样的头型,你们自己做主,只是有一个条件,一定要所有同学都认可,等到再有学生头发不符合他们自己要求的样子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制度是你们自己定的,你们自己应该遵守,这我就可以减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了。

寒假回顾第14课《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四    儿童道德的成长需要环境的支撑

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引申为学校的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三点。学生接触的环境越是复杂,学生品德的形成,就越是容易受到影响。

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时刻为儿童品德发展的形成起一个引领作用。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会劝导的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假回顾第14课《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