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

       人是社会和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而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基础是倾听,说到倾听这个话题,大家也都熟悉,不能耐心地把别人话听完,不仅仅是对讲话人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容易曲解别人的意思,不能充分了解对方,也就不能进行准确的思想交流。

       不会倾听或者不善于倾听的几种表现:

1.喜欢把谈论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不给别人说话机会;

2.总是占据谈话的主导地位,对自己了解的东西侃侃而谈,一吐为快;

3.遇到自己不懂得内容,想快速跳过,或者试图改变话题;

4.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匆忙下结论,因而产生争执,争论过程中容易激动;

5.思维跳跃太快,妄加猜测对方意思。

6.喜欢打断别人。 

        这些表现深层次的原因是,主观意识太强,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懂得尊重别人,而这样的做后果就是与人交流比较困难,亲戚朋友逐渐远离,人逐渐被社会孤立,而且越是这样越不想与人交流,心理上情感上缺少交流的渠道,心理上比较压抑。

        关于倾听的重要性有很多的例子,我们今天讲个关于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故事,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父亲因为爱人去世独自一个人抚养自己的孩子,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经常让他非常痛苦,而且他逐渐意识到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的角色不可替代,这位父亲痛苦诉说了一个让他醒悟的例子,有一天下班回家以后,非常劳累,工作的事情让他极度崩溃,回家之后就想躺在床上好好缓解一下,结果当他掀开被子一屁股坐下时,正好坐在一碗热腾腾的泡面上,他二话不说将自己的孩子就打了一顿,因为他以为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又在调皮做什么游戏,孩子被打以后,委屈地哭了没有讲什么,默默地帮父亲把床铺收拾好,等这个父亲气消以后,他决定问问自己的孩子这件事的原因,孩子始终不愿意回答,最后在父亲的耐心引导下,孩子终于说出来实情,因为一个人在家,天晚了爸爸还没有回家,孩子很饿,决定自己烧水泡面吃,想到爸爸快回来一定也没有吃饭就帮爸爸泡了一碗,孩子又担心面会凉掉,于是就把面放在床上用被子捂住,这样爸爸回来还可以吃到热面,结果爸爸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打了他,他知道爸爸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又不想告诉爸爸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怕告诉了爸爸后,爸爸会更加想念妈妈。这位父亲了解了自己孩子真实想法后,触动非常大,他完全没有想到一个5岁的孩子的内心竟然装了那么多情感,于是自己极度懊悔,在自己没有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情况下贸然做出了伤害孩子身心的举动。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有几个想法,一是不能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妄加猜测;二是始终保持与孩子充分交流沟通渠道的畅通;三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不能给孩子太多思想上的压力,为人父母应该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四是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五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要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六是要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孩子长大真正进入社会之前,要具备这种自然与人交流的能力。

       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在和孩子一起成长路上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一些经验:

       1.认同感。昨天我的孩子抱着玻璃杯喝水,结果没有拿好,摔在地上杯子破了,她大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如果你一味地告诉她没事孩子,不要哭了,这个效果很差,我的做法是,将她抱起来,身体上给他安慰,然后问她是不是因为这个可爱的杯子破了而难过,她点头哭着说是,而且没有了,接着问是不是担心破了玻璃会扎大家的脚,她说是,再问是不是怕爸爸妈妈责怪,她说是。等我问完她,她的哭泣已经减弱了很多,其实孩子这个时候我想内心理主要的原因是恐惧,但是她发泄渠道只有大哭,当你一步一步的来问她的时候,她慢慢为自己大哭找到了原因,找到了一种认同感,然后你再告诉她这些都不是事,她很快就不哭了,而且在这个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她的情商也得到了锻炼。如果没有安慰她,没有去引导她去思考,也许摔杯子这件事会是她记忆中一段灰暗。

       2.要抓住孩子感兴趣东西追问下去。我的孩子曾经因为到了睡觉时候还不肯,一定要做完手头的事情,或者在画画,或者在玩玩具,这方面孩子的妈妈做的非常好,有一次孩子在画下面这幅画,就是这只手时,到了睡觉时间,大人看这画也完成了,那就赶紧去睡吧,她就是不肯,孩子妈妈就问为什么呀,我觉得已经画的很好了,孩子回答是画的是妈妈的手,手指上的褶皱还没有画完,妈妈太辛苦了,看这手上皱纹好多,我想每个母亲听到一个只有4岁的孩子这样的答复时内心都会是震撼的。如果这件事没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点去问,一味要求她立马睡觉,我想这个效果和你充分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后做法会完全不同,所以不抓住孩子感兴趣点,你是不能快速地抵达孩子内心的。

        3.不要粗暴地制止孩子的行为。孩子作为我们的后代,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包括个体行为、生活习惯、处事风格和价值观等等,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饮食习惯,孩子从小跟着父母吃东西,肠胃也有记忆功能,长大了后肠胃就记住了大人做饭的味道,只不过有的人怀念的是妈妈的味道,有人是怀念爸爸的,还有怀念爷爷奶奶的,外婆外公的),所以孩子在成长路上,当大人看到孩子的一些习惯或做法没有在自己意愿的轨道上,总会去纠正自己的孩子,我个人觉得让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的基因和习惯是人性的一种本能,但是在纠正孩子的行为做法上要讲究方式方法,即使是孩子正在进行危险的行为时,也不要用粗暴的形式,父母首先做的是坚决果断的制止,然后才是细心耐心的说服。粗暴的制止孩子做法容易产生三个不好的后果,一是长期粗暴制止孩子,很容易造成或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会伴随孩子一生的,我们有时候说一些成年人是吃软不吃硬,做一件事情好好说,他很配合你,你越是强硬他越是反着来就是这个道理;二是容易造成另外一个现象就是,长期粗暴的做法,让孩子不自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人,每当遇到粗暴的人时,竟然一时没了主意,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如何应对,如何破解,只能屈服在别人的淫威之下;三是长期在粗暴行为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做事风格,一般做事不够灵活,语言行为感知能力不敏感,与人交往时不能自然处之。

        再讲个我孩子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走在马路上,我的孩子她非要走在我的外面,因为马路比较窄,外面有车频繁过去,我很担心她,就命令她到里面来,不要那么调皮,但是她就是要走我外面,我很生气当时,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调皮,这也太不听话,太危险了,想动手打她屁股,转念一想,问问为什么,我就说宝宝是不是想保护爸爸,她说是的,我长大了,我要在外面保护你,让你走里面,听了后我很感动,于是我告诉她,现在你还不够强大,等你长到和爸爸一样高了,爸爸再让你保护我,她一听很高兴说那还是爸爸走外面吧,然后就很乖的走在安全的地带了。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你会发现很多感动和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