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

#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_第1张图片
仅仅是钥匙吗?

钥匙1——自由陷阱

“身手钥钱”出门必备的四件物品中,钥匙排名第三,可见其重要性。作为司空见惯的物品,每个人都拥有大于一的数量的钥匙,其形式既有实体的诸如门钥匙和车钥匙也有虚拟的如电子锁、账号密码、支付密钥等,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公共还是私人,钥匙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且不说形式的演化、数量的递增,单就钥匙的内容与十年前已是不可同日而语,钥匙内容由用户自由设置使得人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尊重,备份钥匙和密码找回功能的存在,提供安全感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感官上对遗失钥匙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感受。殊不知为了找回遗失的钥匙,需要提供更多的个人消息和时间才能找回密码,其价值通常大于钥匙本身的价值,尽管常常被用户所忽略。便利带来绝对的自由的同时是否也限制了自由,你有多少数量不同种类的钥匙?你有遗失钥匙或者密码找回的经历吗?

#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_第2张图片
自由陷阱

钥匙2——方法论

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找到一个没有上锁的钥匙。谈及钥匙,估计至少百分之五十的人首先的第一联想是锁,至于是什么锁却很少延伸,大道至简,其实无论是实物锁还是虚拟锁,锁是阻止我们进入某一空间和领域的障碍、困难,与之对应的钥匙就是跨越障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方法论,解锁的关键在于定位锁芯,按动弹簧,解开环扣。障碍和困难的锁无处不在,只有找到特定的方法论,拿到每个局部的通关钥匙,才有可能拿到工作和生活的终极通关钥匙。

#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_第3张图片
方法论

钥匙3——契约精神

钥匙的形式在不同环境和背景有不同的内涵,例如在古代,大至帝王的虎符、印鉴,中至密辛(宝藏?)的秘钥、令牌,小至媒妁之言的姻亲缔结,凭证和信物常常是利益相关方各执一端。特定关系和事实的开展必须借以象征物的钥匙才可以继续和完成,其实质也可以看作彼此之间的契约精神和信用体系。例如现在的购房合同中,拿房钥匙的交接时间和方式成为合同完成和终止的节点。

#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_第4张图片
契约精神

钥匙4——“特权”象征

钥匙是财产私有之后的产物 ,在承认财产私有之后,钥匙成为理所当然,在某些程度上成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无论是古代的虎符、令牌,还是现在的VIP会员资格,钥匙的持有者往往被赋予了某项“特权”,为了履行这一特权又常常成为特权的维护者。而这种权力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小学阶段很多小朋友会有值日生情节,原因在于值日生会配备钥匙,拥有开门和关门的权力,能够满足自己的“被需要”,这也应该是儿童对权力和“特权”身份最直接和首次感知。VIP会员资格这一特权钥匙在赋予各种福利和优惠的同时,也限定了选择的范围,成为这一品牌或者服务的拥护和维护者,对其他选择具有排他性。

#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_第5张图片
特权象征

钥匙5——边界关系

自从上班之后,不知何时起,开始将工作中涉及到的钥匙和自己私人空间的钥匙分属于不同的钥匙串,可能是方便的原因,但也几乎不在办公的电脑登录个人账号信息,尽管不是有意为之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说明潜意识里面界限的划定。不禁思考,只有足够亲密或是内心认可的人才会愿意共享一个空间的钥匙,所以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一个有意思的共同情节设定是,情侣之间的关系始于钥匙的共享终结于钥匙的归还。除了家人,你愿意和谁分享你的钥匙,或者你希望和你分享钥匙的人是谁?

#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_第6张图片
边界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知体验#一串钥匙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