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来自基因

至少比我之前认为的要多很多。这是读完《白版》(Blank Slate)之后我的感想。

曾经我还是一个爱思考的少年的时候,我对人的可塑性深信不疑。并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可以支持我的这一信念,我就是单纯的认为这是最合理的假设。基于这个假设,我甚至对婴儿对外部的影响毫无抵抗能力感到深深的无助,认为一个人长大以后是好人还是坏人完全来自于他小时候受到的影响。直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儿子,我仍然坚持认为小孩子喜欢什么玩具,绝大部分是受社会的影响。例如女孩子喜欢布娃娃,男孩子喜欢汽车,完全是因为多数人认为这样才是正常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生下来的时候不是白板一块。男孩和女孩的基因不同。虽然差距仅仅在一个Y染色体,但是就像火花可以引爆炸弹,小小的基因差异可以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男孩和女孩体型上就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不一样。基因本身,或者胚胎发育早期的微小扰动,对一个生命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我们知道性倾向(特别是男性)是由基因表达决定的,那么社会就会对同性恋群体更加宽容一些。

《白板》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大多数人都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但事情有可能刚好反过来,即个体的基因塑造了很大一部分环境。例如一个天性淘气不听话的小孩,可能造成家长的粗暴态度。而表面上看来是粗暴的家长培养出了一个粗暴的子女。同时此处还无法忽略子女的性格是有多少来自基因。

《白板》一书是为了反驳人是完全可塑的,是白板一块这种大众的普遍误区。很显然,人做为一种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使后代更好成为“人”的基因。这些基因除了帮助我们思考、沟通,还包括了我们的性格、策略等等变量。能流传下去的基因就是合理的。无论是你的成就还是痛苦,基因都是重要的贡献者。不要把一切都算在父母对你的早期影响上,除了给了你身体里面的基因和吃穿,他们的影响是有限的。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基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来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