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就医
1.没有突出特色
泰管家绿色就医服务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诊前策划、诊中陪护、诊后健康服务。这种相对全面的服务目前在互联网医疗应用中较少见,类似的服务是陪诊,如小趣好护士、E陪诊、安心陪诊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定位的受众人群不同。泰管家绿色就医服务全面,收费偏贵(1200元),服务内容涵盖了诊前、诊中、诊后整个就医流程,提供专业的策划,并将患者就医时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降到了最低,面对的人群主要是高端人士。而普通陪诊服务基本仅限于医院内的就医流程,收费相对便宜均在300元/次以下,面对的人群是不熟悉医院流程或就医过程中需要陪护的用户,比如新手妈妈、孕妇、老人等。由此可见,相比普通陪诊,泰管家绿色就医的特色在于“诊前和诊后的策划”,而这一特色呈现给用户的效果是省时省心。
然而,泰管家目前的设计中并未突现该特色。绿色就医作为泰管家的收入来源之一,收费较贵,却几乎没有展示服务内容、适用场景、服务特色等,仅有的说明是一个四级页面“服务须知”中几句简短的文字描述。以我自己的体验,在大致浏览了绿色就医模块后,得到的印象只有“莫名其妙的贵”,完全没有购买的欲望。
综上,绿色就医模块下一步的优化可以考虑留出一定的篇幅,抓住自身特色进行突出展示,以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辨识度,与普通陪诊服务形成区别和对比。如此一来在用户心中的形象会更清晰明朗,避免出现用户将其与普通陪诊服务进行简单粗暴的价格对比。发展顺利的话,有望在用户中形成“简单陪护找陪诊,专业省事找泰管家”的口碑。
2.购买流程不合理
APP中绿色就医模块的购买主要流程是:用户选择医生---填写基本信息---支付(确认预约)。而在医生的列表页上,有一个“快速预约”的悬浮按钮作为辅助功能,流程是:用户填写并提交基本信息---泰管家联系用户了解情况并推荐医生。
上述两种流程其实对应着两种类型的用户,我们将其分别命名为A和B。A代表已经决定要找哪个医生的用户,B代表还没决定好(或不知道)找哪个医生的用户。那么按照目前绿色就医下单流程的设计,其场景应该是:用户A占绝大多数,用户B很少。我们暂且假设实际情况确实如此,看看这种流程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绿色就医的服务内容里明确写着包含诊前策划,即根据用户病情推荐合适的医生。然而在购买流程中,却要用户先选择想要预约的医生,这有些自相矛盾。尤其是对于用户B,如果找哪个医生还要我自己决定,那你们诊前还策划个啥?此时在用户心中服务的性价比难免会跌。第二,对于用户A来说,想要预约的医生,可能是朋友推荐的,可能是慕名而来的。但既然花钱买了服务,自然希望得到泰管家团队的分析和推荐,从而确保选择更全面合理(至少我会这样想)。第三,目前的设计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购买的是医生的服务,因为界面交互中是“用户预约医生”,而实际上用户购买的是泰管家的服务。
综上可见,目前的下单流程设计并不合理(如果没有数据证明用户A数量高于用户B,就更不合理了)。因此,建议绿色就医模块下一版本迭代可参考“健康管理方案”模块。即主界面不再是医生列表,而是留出足够的篇幅展示服务内容、适用场景、服务特色等,用户点击购买时进入填写基本信息的页面,其中增加“想预约的医生”的选填项,确认基本信息后进行支付。这样一方面能响应突出服务特色的需求,另一方面不管是对用户A还是用户B,“选择医生”是一个参考项而不是必填项。即用户填了,泰管家会分析是否合适;用户没填,泰管家会做推荐。
二.管家在线
1.共用一个聊天窗口不合理
如今大部分的互联网医疗应用都有在线诊断功能,做得好可以给用户带来一种贵族般的体验,足不出户即可看病。泰管家提供的“管家在线”功能与在线诊断不同,只提供健康指导和体检、就医指导,不涉及医疗诊断。并且回答问题的管家是自家团队的,对外宣传是:“为用户和家庭配备一个专属健康管家团队,包括主任医师、全科医生、营养师、体重管理师、就医管家、体检管家等,随时响应用户的多元化健康需求”(From动脉网)。但是,该功能的设计却是所有类型的管家公用同一个聊天窗口,这与泰管家希望打造的预期不符。假如我花钱购买了管家在线咨询服务,在咨询时看到有6种管家,但不管问哪个类型的管家,都是和同一个对象对话(而且头像还是官方logo),难免会认为管家团队其实只有一个人,甚至有种客服的感觉。
因此,建议六个类型的管家聊天窗口相互独立,由不同的对象来与用户对话。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管家端,用户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则不应该独立,而应该是可共享的。比如用户在咨询体检管家时,体检管家可能需要了解用户的既往病史、生活情况(饮食/运动),此时如果用户在泰管家中已经咨询过这方面的问题,就不应该让用户重复回答。这时,为用户建立画像,或聊天记录共享(可搜索)就尤为重要,而这也能带给用户“专属管家团队”的感觉。
2.界面可优化
虽然管家在线的6个类型比起做医疗诊断的门诊类别要简洁得多,但对于用户来说仍然是一个选择。有些用户未必明白什么问题应该找什么管家,有些用户可能带着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涉及多个类型)而不知道先找谁,因此界面上可以做如下优化:
如上图,在每一种类型的管家底下增加一句话,言简意赅描述该管家类型的作用,能很大程度的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上图的文案比较粗糙,应由行内人士来总结)。而如果用户的问题比较复杂,则可以选择快速咨询的通道,由泰管家工作人员简单了解后为其指派相应的管家作答。
三.健康数据
1.测量时间未起作用
在记录数据时,用户可以选择测量的时间段,比如血压的测量有三个时间段:早餐前(6:00~9:00)、午后(14:00~16:00)、睡前(18:00~00:00)。然而提交数据后,测量时间段却没有体现到曲线图上,而且数据也没有按照所选时间段的先后顺序排列数据(目前是按照记录提交的先后顺序排列)。这在功能上是不完整的,而在业务上,也将导致曲线图的数值失去参考意义。例如在血压方面,一天中有两峰一谷的变化,如果不知道测量时间,则无从判断是高了还是低了。在血糖方面,不同时间段,或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正常范围都不一样,没有时间段也是无从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建议做如下修改:
如上图,在横坐标轴上的日期底下,增加显示测量的时间段。这样一来,不仅数据是哪个时间段的能一目了然,数据也可以按照早、中、晚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果用户在同一个时间段多次记录数据(例如03/17的午后),则按照记录的先后顺序显示即可。
2.可增加修改历史记录功能
原因一:修改历史记录是一个真实需求。泰管家的使用场景一般都在家中,用户可能会因为对家用的血压、血糖测量仪使用方法不当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老年用户更可能会因为眼花、耳重而记错(比如使用有报数功能的测量仪)。而对用户来说,他们将自己的数据沉淀在应用中,如果发现记错了却不能修改,难免会怀疑应用的可靠性。
原因二:可提高系统中数据的真实性。用户可以自行纠错,则泰管家沉淀下来的数据更贴近真实情况,价值也更高。这对于监控用户健康情况,或日后扩展业务(比如就医指导后将数据同步给医疗机构)都是有利的。
2.曲线图中可增加显示具体数值
医疗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处处需要细心严谨,在涉及数据的地方尤为如此,比如患者的身体数据、药物的剂量等。而这种严谨体现在两个地方:录入、读取。录入方面,泰管家的数据是由用户自己测量记录,更多的是靠用户自己确保无误。但在读取方面,泰管家是可以控制的。如果用户在就医时医生需要了解最近的血压血糖情况,虽然看曲线图取值也八九不离十,但显然又增加了误差,而用户测量时本身已经存在一定的误差,一来二去可能就导致误差超出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在显示方面,可以考虑做如下优化:
曲线图默认仍然不显示具体数值,当点击上方的“高压、低压、脉搏”等字样时,再显示相应数据的具体数值。这样设计一来保留了曲线图简洁直观的特性,二来当不同的数据类型取值相近时,可以避免数值字样重叠而看不清的问题。
五.其他体验问题
1.问卷定制体检流程漏洞
在问卷定制体检的流程中,答题的交互是:当前页面的问题均得到选择时,自动跳转下一页。相比传统的问卷交互,省去了点击“确认按钮”的操作,在正常流程下确实体验流畅。但是,当用户想返回修改前面的问题答案时,就会出现漏洞。比如当前在第5页,返回第3页修改一个答案,那么在第4页时就不知如何进入下一页了。建议在返回到已经回答过的页面时,提供一个“下一页”的按钮。
2.健康数据的切换按钮太隐蔽
如上图,切换按钮几乎看不见,我是第三次进入健康数据才发现,原来除了记录血压,还可以切换去记录血糖和体脂- -b,建议修改配色。
3.健康数据体重体脂记录时没有显示记录时间
虽然设计上是自动记录为当天的日期,但至少应该在界面上显示出来,避免引起用户的疑惑。我在使用时就很奇怪为什么血压和血糖有时间,而记录体重体脂时却找不到时间段可以选择。
4.健康数据血糖浓度显示不精准
在医疗上血糖浓度的记录一般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泰管家的系统提示也是如此。然而在健康数据中提交血糖记录后(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在最后一次记录的面板上显示出来的却是整数,这种全局上的显示不统一容易给用户带来不精准或不靠谱的印象,建议修正。
5.提交健康数据后未实时更新到曲线图
不管哪种类型的数据,提交记录后,都要等不确定的一段时间才会更新到曲线图上,有时是几分钟,有时10几分钟都未见同步,这在体验上无疑是减分项,建议优化。
6.健康数据的表单未做边界限制
记录数据时,用户可以填写一个很大或者很小的数值,而这也将导致健康数据的曲线图变得混乱。虽然正常使用的用户不会乱填,但在产品设计上应该杜绝此类错误的发生,建议优化。
最后
以上,便是本人在试用泰管家部分功能后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当然,由于不清楚泰管家的具体业务和资源情况,部分想法可能显得片面。如果所提建议能有所脾益,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