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艺考生是怎么被瞧不起的

我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作为一个接受应试教育十几年的人,我觉得应试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公平客观、简单高效的人才筛选机制,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有一个地方我一直觉得不对劲,那就是区别于文史和理工高考的第三类高考,艺术高考。
艺考生,包括了体育、美术、音乐、传媒、影视、舞蹈等等,我想顶层制度的设计者们出发点可能想着特长生们既然有兴趣爱好,应该多腾出些时间去发展特长,既然有特长,就该专人专选,文化课成绩要求可以放低一点。可是,实际情况呢,哪里是因为出于兴趣爱好而去主动选择的艺考呢?大都是那些文化课成绩很差而只能选择通过艺考这一捷径,去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学生。要是艺考生都能像王俊凯一样高考文化课超过二本线,那还是很厉害的。
我对播音主持专业相对熟悉一些,山东卫视有过一个主持人比赛综艺节目,里面的几个选手文学常识题不会答,辩论的时候说话毫无逻辑,连最顶尖的中传的学生也是那样的。那些高考就考三百多分的人,充其量就会做个流程化的开场和串场,暖场、控场、圆场这些能力,那对智商对情商对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而高考考三百分的人,加上被不专业的机构半年的培训,就进了大学?我是绝对不相信这些人具备这些能力的。所以,你会看到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人,能去做幕后配音的,还是先天音色比较好的人,混得好点儿的,也就能去到电台做主播。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的,才需要被特殊照顾。男女不平等,就有三八妇女节;少数民族人**,少数民族总是被优待。有没有发现,艺术高考里就隐含着一个信号,那就是对艺术的歧视,这个社会对从事文艺工作的人的要求,打从高考开始,就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的要求低。学医那么苦逼,为什么高考不给医学生开个小灶?对军校生要求咋还比一般的要求高呢?嘿呀,这不就是瞧不起人吗,我仿佛听到高考在说:我觉得艺考生们都低能。
我特别喜欢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也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姚贝娜的老师,叫董华。董老师出生在干部家庭,靠着一腔热爱,不顾家庭的反对,很小的时候就一个人坚韧地到外出各地学习唱歌,正是靠着对唱歌对音乐的喜爱与热情,才会有今天的非凡。现在这些我的同龄人呢,真正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而去学习艺术的,真正有情怀的人,太少了,换作是我,我还会觉得学艺术有那么些不光彩,因为成了艺考生别人会觉得我不是因为对艺术有热忱而是因为我文化课成绩差。
读了《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感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的人是很幸运的,他们有崔健、罗大佑、谭咏麟、李谷一、邓丽君,有余华、王朔、莫言、北岛、顾城,有张艺谋、谢晋、陈凯歌、田壮壮,有《红楼梦》、《西游记》、《红高粱》、《黄土地》、《盗马贼》、《霸王别姬》。三四十年后,90后00后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老一辈艺术家们尘归尘土归土,中国的文艺事业就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时候可就.....特别是影视,以后烂片只会更多,一切,都源于高考时人才选拔的过低标准。国家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我们的文艺,怕是只能怀旧了。
引用个经济学里的故事收尾,印度人一度饱受眼镜蛇肆虐的痛苦,于是英国总督颁布了一项法令:向当局提交一条死蛇可以获得一卢比的奖励。本来是一条出于想要造福于民的好政策,但是后来蛇灾却更严重了。为什么呢,因为印度人自己开始大规模饲养眼镜蛇,然后去换取英国政府的奖励金。生活中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我敢说艺考生的高考制度,一定是一个“眼镜蛇效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017.艺考生是怎么被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