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大家有关注Demo++每周一的资讯整理的话,应该会对两个很有意思的新闻有印象,一个是上海的一家公司在印度发行了一款印度版的”唱吧“,一个是一家国内公司为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发了当地的”今日头条“和类似于淘宝京东的本土化购物网站。
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阿里集团斥资10亿美元实际控股了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 Lazada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浪潮下,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已是一片红海,在大小公司你来我往,刺刀见红,交战正酣的时候,已有部分先知先觉者把眼界放到了更远一些的蓝海之所在,扬帆海外,在尝到了甜头的同时也开始构建自己的壁垒。而且从种种趋势来看,我们觉得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的最佳时期已至。
我们先来看一组今年4月份的数据:
在全球范围内的APP开发公司体量排名里前十里中国公司占了三席,而全球APP下载量前十中则斩获4席,而在2013年这两个数据还分别是1和0。
以管窥豹,这项数据其实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从世界范围来说,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已经差距不大,已经把全球其他国家的开发者远远地抛在后面,在技术上已经位于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梯队;
仅仅在2013年以前,有一句话还经常被大家调侃,叫Copy to China(简称C2C),意思就是只要看看美国那边有什么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copy到国内,就有机会成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行业早已脱胎换骨。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不少海外的团队开始借(chao)鉴(xi)中国团队的作品,我们现在很容易就看到美国版的小咖秀,日本版的花熊表情,而前几天 Apple公司 召开的 WWDC2016 更是力推中国公司,iOS10中的多个特性都能在国产APP中找到影子。所以,现在已经不再是C2C, 而是CFC, 即Copy from China。
imessage 加入众多新特性,但单从表情包功能来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领先10年(小S白眼.jpg)
二、从国内的局势来说,中国国内移动互联网格局逐渐固化,竞争已成红海。BAT及其控股/参股的关联企业,已经占据超过80%的生态,并占据绝对的资本与流量优势,创新者出头已越来越艰难。
但是国内互联网市场独树一帜的残酷性和竞争性,在这个竞争最充分、最残酷的环境下,成长出来的最具市场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团队。这是海外不少团队或个人开发者所无法企及的。
而现在像印度、东南亚、东欧、南美等地区的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之前国内移动互联网曾经历过的事情,用户付费习惯优于国内,正处于互联网人口红利阶段,市场需求即将爆发,这也让很多创业者看到了机会,在国内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极大的方便了他们去新的市场实施降维打击。
2014年新闻——印度互联网普及率亚太最低
2016年Mary Meeker 报告——印度互联网用户已跃居世界第二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国内团队较强的渠道、运营、推广能力:iOS中国区刷榜的各种小道消息不断,安卓各大商店上的首发、推荐位、热词,广大开发者们更是你争我抢……如果找到合适的市场机会,加上一身精准的推广手段和营销能力,自然也会更水到渠成。
加上2014年以来,小米、联想、华为、vivo、中兴、一加等中国手机厂商都全面加大了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无论是新机型的预装,还是存量机型的手机官方应用市场,分发力量都日益成熟。大批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踏在这些合作者的肩膀上,以更便捷的方式、更低的成本,更多的方式,更密集的规模,集体走向海外市场。
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排名——前12名中国厂商占8席
然而,进军海外市场也并非唾手可得,一个崭新的市场自有其壁垒,这是由文化差异、对于海外市场的理解、运营实操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再加上海外市场的运营、推广等自有其特点、诀窍,虽然很多国内的团队已经积累了较强的开发、运营能力,但是适应海外市场还是需要一个摸爬滚打的过程,经验、对海外市场的理解就格外重要,虽然现在APP出海可以算得上有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依然不可能是随便就可以搞定的软柿子。
我们认为,中国App的集体出海将是下一个国内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可以重点关注的新趋势。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已有出海经验的再次创业者来说,该如何选择下一个方向和机会点呢?对于跃跃欲试,但同时也理智地看到壁垒的潜在进入者来讲,又该如何修炼自己的内功以在一个崭新的市场里打拼并建功立业呢?这里不妨抛砖引玉一下:其实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提升”内力“,团队组建、战略眼光、执行力及外部资源就是一切问题背后的“答案”。
本文作者:Demo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