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海上来

多年后,那个负她的男子在《今生今世》中写到: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她是乱世民国的一朵牡丹,活的随心而妖艳。爱过,写过,恨过,爱得坦荡,写的苍凉,恨也悲壮。

她从海上来_第1张图片
微博图片

上个世纪老上海公租界的张家公馆,老宅虽贵族没落,但世家风范仍存。在一个风微凉月正圆的日子里,张爱玲出生了。

四岁进私塾读诗背经,捧着《红楼梦》开始了小说创作;9岁便开始投稿,用第一笔5块钱的稿费给自己买了一支口红,她说要为自己的童年增加一点色彩。

父亲是贵族遗少,性格暴戾乖张。母亲出身官宦名家,接受过西方教育,为人清丽孤傲。不同世界的两个人错误的结合在一起,那么正确的做法便是分开。十岁以前的生活就在父母不断争吵寂冷苍凉的大背景下铺展开来。她以后的作品里鲜有温暖明亮的色彩出现,我想是跟童年的经历紧紧相关吧。

公租界的老宅为她隔开了外界的风雨飘摇,但内心的寂寥是很难隔去的。父母离异后,生母远走欧洲。后母孙氏是个严厉刻薄的人,小张瑛因为和她顶撞,被父亲囚禁了将近小半年,家里的仆人管家竟没有一个帮她求情的。她小小的年纪便尝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后来笔下描写的贵族王孙、太太姨奶的生活方式,还有小说里人物晦暗、阴畸的心理,无一不映射着她内心的孤寂和苍凉。

比如《金锁记》里言语刻薄、冷嘲热讽的曹七巧,再比如《半生缘》里自私、残忍又可怜的顾曼璐。

她从海上来_第2张图片
读书笔记

逃出囚禁的小楼的那一年,她十八岁。投奔姑姑后,完成了她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

《倾城之恋》里一座城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风雨飘摇的老上海,好似也是为着成全她和胡兰成。

父母的不幸婚姻让她对幸福充满了恐惧,然而这一次她是遇见了真爱。我想她当时是很爱很爱那个男子的,她渴望温情、渴望和这个男子紧紧相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回信里的句子曾一度被传唱。能说出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花的话,我想她当时也是着迷真心的。

23岁的张爱玲和胡兰成在好友炎樱的见证下,举行了那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婚礼。那一刻,她想要的都有了。

她一生写尽了爱情的高高低低,却没预言得了自己的人生。跳不出逃不过,兜兜转转人生几何,最怕有一天想到的事成真了。痴想的事成真不该是一件开心的事么?写过的那么多故事,冷暖爱恨、情仇纠葛,怎么有一天要亲自演绎呢?

她用婚帖上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质问移情别恋、推诿责任的胡兰成。

“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

“世景荒芜,已没有安稳...”

离开后心灰意冷的张爱玲寄去了一封诀别信,还附加了30万接济潦倒的胡兰成。

爱得坚决,分也利落。

离家的孤雁,最终飞向了美利坚维多利亚的港湾。

从此上海的十里洋场,摇曳着旗袍、画精致妆容的女子众多,却再也没有那个眼神微郁、孤傲、衣不惊人死不休的张爱玲。

一年后,文艺救助营里比她年纪大的赖雅,看上了这个庄重有礼、东方气质的女子,张爱玲心中熄灭的爱情之火在他乡又燃起来。1956年8月二人结婚。

她从海上来_第3张图片
微博图片

与胡兰成分合的短短三年,是她漫漫的人生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也尽全力去挽留赖雅,取消行程去陪伴他,然而还是没拗的过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

她一生写月亮,自己却没能团圆。她写《传奇》,也演绎了一生传奇。最终骇世的才华也随着她在合众国,在中国的月圆之夜逝去。

此刻我想的是《她从海上来》里的开端,刘若英扮演的张爱玲倚在赖雅的肩头,慢慢回忆她从上海过来的路。


读书是件养神养心的事,好在我喜欢。

正在读白落梅《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词传,稍后也会有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悟。努力努力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她从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