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收获了什么

读书到底收获了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喜欢了一个男生,很优秀,但却一直不敢表白,前思后想,他都不会喜欢我,甚至不记得我是哪个,又没有勇气去靠近,心里难过。和朋友讲,朋友说,放弃吧!认清现实,冷静的很,真的打算就这样算了吧。

这就是现实,现实中每个人都很复杂,每件事都不能一时冲动,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思量到,人们按部就班的吃喝拉撒睡,在无形的规则里一日复一日,绝不越雷池一步,毫无生趣又习以为常深陷其中。

但是,很多时候,看一篇文章,一部影片,思想被感染,怎么也抑制不住去表白的冲动,再不疯狂,真的就老了,然后合上书,关上影片,冲出门去,没走几步,冷静了,又返回来,现实冰冷的砖墙瓦壁注定与理想水火不容。。。。。。

每个人都有另一个世界,我称之为思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自成一体成为一世霸主,自由自在。如果说,我不计后果,仅凭理想去表白了,我想很少会有人理解,这种行为有一个被公认的名字叫冲动。所以说,思想的世界,很多时候是私人领地,很难为别人所知也很难被别人理解,所以,思想的交流成为神圣而艰难的事。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切换世界模式,比如说,我常打开一本书,在书桌前正襟危坐,然后和旁边人说,不要理我,我要入境了\(^o^)/   这就是两个精神世界交流最普遍最简单的方式。

很多时候会很矛盾,为什么现实世界和我们在书里面理解的不一样。打开书是一个世界,真善美天道酬勤,合上书还是得回来面对平凡残缺的现实、不通心意的人们还有残缺的自己,那么读书又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学会多愁善感,还是对比衬托现实的不完美?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互相评价,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深受自己残缺性格的折磨,柴静在《看见》里讲,我们都是时代的病人,采访,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慰问,对,就是这样,我们就是在相互慰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很难认识自己,但却很容易看清别人。我和她讲了两点她一直思想和性格上的两点误区,她毫无意识,一脸蒙逼,然后恍然大悟,她说,太可怕了,认识自己太可怕了,思考这些思想的问题也太可怕了,我们知识储存不够,又没有标准答案,很容易误入歧途,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会让我们很不快乐,明明可以不认识到这些问题,那些人,活的也很好,为什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读书。。。。。。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忽然想到叔本华的一句话,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我想,大概是我们都不愿庸俗,如今却又质疑孤独。

读书到底收获了什么,目前除了学会思考,我没有获得其它的东西,没有一食一粟,没有能解决我在现实中的困难。但是,智慧来自于思考,比如说爱上苦难和享受苦难的智慧,比如说,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的淡然处世的智慧,比如说,能够真正地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的智惠,即使他们都不完美。比如说,我现在,正在慢慢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智慧。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获取智慧的途径,读书,只是孤独人的一种方法。

                                    全文完


第一次发文,有点小忐忑

看到的,赞同或不赞同的,非常期待你们的想法,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是互相完善和成长最好的方式

呃,还有,能不能点个赞,鼓励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到底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