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谈谈488(2018/10/8主教和国民代表的对话再思

 

课后谈谈488(2018/10/8)

今天和学生把主教和国民代表的谈话讨论了一下。一共两节课,第一节除了默写,就全部给学生讨论了,我发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很重要,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地和每个小组交流,让他们有时间好好思考和重新阅读。

因为以前写过主教和国民代表的对话的分析,具体分析我就不写了。我主要写一写更新的感悟和学生交流中的新的发现。学生在讨论的时候,看到很多地方写到了93年,对这个年份发生了好奇,然后就沿着九三年找到了两人的对话。我们围绕对话,对两个人的交锋展开了分析,主要是分析两人的同与不同。两人虽然有很多不同,G是革命者,弑君者,虽然反对暴行,但是主张消灭暴政,同情人民,主教是贵族,保皇派,信仰上帝,不赞成革命,是个人道主义者。但是他们都不赞同处死路易十六,都主张要消灭愚昧,都关心孩子,都主张社会进步。他们各自代表革命和宗教的力量。这里面有很复杂的社会背景分析,我没有和学生讲,我们还是围绕人物对话来分析,最后我们发现两人的内在有很多一致的方面。通过和G的对话交锋,主教心中原有的那丝高傲消失了,最后他向国民代表下跪,他的认知得到了更新。这一章看出了主教身上还有的不完美,让他更像一个人,而不是圣人。其实潘丽珍译本的本章名字,也被我忽视了,叫做“主教面对闻所未闻的思想”,一个在大革命中家破人亡,痛恨革命暴行的人,在面对一个革命者的言论时,获得了思想上的更新。

学生手上都是一个译本,也有好处,就是学生说到什么句子,我们马上可以找到。但是我还是喜欢学生用不同的译本,一个译本会把学生的思维限制住。今天讨论的时候,国民代表和主教讨论如何消灭愚昧,G主张科学(学生的版本),主教主张良心。我手上是潘丽珍的译本,他把科学翻译成知识,我觉得是准确的。因为后面还有一句,国民代表G说:良心是我们身上与生俱来的知识。如果是科学,就解释不通。法语science既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知识,但是这里我认为只是更妥当。

主教主张信仰上帝获得进步,G主张革命,虽然他反对暴行,但是他认为革命中的暴行是因为人民人寿了太久的压迫,一种不可避免的压迫,总体来说“进步的暴行叫做革命,暴行结束后,人们会承认,人类受到了粗暴的对待,可是却前进了。”革命是压抑已久的怨恨的爆发,因此主教提出革命的暴行,G都能拿出历史上统治者对下层民众的暴行来应对。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如果能够化解一个人心中的怨恨,使他不在仇恨社会,也是社会进步的途径。G是全盘改造,主教是一个一个地拯救,很难说谁对谁错。但是对于本书的主人公冉阿让而言,主教的力量却是实实在在的。在绝对的革命之上,又绝对的人道主义。这也是雨果本人的矛盾纠结。因此,他之后又写了一部《九三年》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本章让我感觉,有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再次阅读,有种喘息不能,精神痉挛的激动,就像是一章交响乐,两个主题动机不断冲突碰撞,最终合而为一。

这段对话写了这么多,是雨果本身的矛盾,也是社会的矛盾,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革命就不会消失。因此这一张非常重要,之后法国的不断革命就验证了这一点。因此这么长的一章对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后文的情节张本,雨果既借以讨论自己思想上的纠结,又是对后文的一个哲理上铺垫。要知道,主教的生平作者都是一笔带过,而在这里浓墨重彩,可见这一章之重要。

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但是顶多在一节课,对冉阿让做一个梳理,赏析一些句子,就可以了。小说文本的魅力是永远不能穷尽的。昨天我让学生抓大放小,而今天在有了大方向之后,我们又开始尝试去寻找细节,加深自己的理解。这样反复阅读小说,入乎其里,出乎其外,才能真正的深入小说的思想意蕴。

今天在十班总结了一下《逍遥游》。把《逍遥游》后半部分和学生介绍了一下。庄子在那个乱世中提出大自由,但是也没能提出实际的办法。但是这种境界确实令人遥想,也是中国人面对乱世困境的精神底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后谈谈488(2018/10/8主教和国民代表的对话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