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以下内容只针对考研人,只代表我个人看法。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不太会说好话,只能看到一些问题。下面是最近发现普遍存在的三类患者。如果你幸运的是其中一个,呵呵
1、资料搜集症患者。
我现在基本上每周都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外刊,除了经济学人还有卫报、泰晤士报和纽约客等等。经常会有人说“学长你真牛X,这个东西我找了很久啊”或者问我“学长你这个东西是哪来的啊我怎么找不到。“其实,一开始分享这些东西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对你们没什么卵用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怎么用,但是我实在不忍心看你们在搜集资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偏,不得不开始做这么一件事情。
希望那些热衷于搜集资源的人能省省能醒醒。已经到了五月下旬,如果你每天做的还是到处搜集资料,不停的点链接、输密码、点保存的话那你有点儿危险。如果你看着自己的网盘里东西越来越多并且有一种快感的话,这是一种病,得治。
考研不是比谁的资料的多,是比谁用的好。我曾经问过一个考研人你有什么,他说我有好几T的视频,和学长学姐要了好多辅导书还有他们的笔记。我又问他你到底有什么,他又说你们常说的那些老师的书和视频我都有啊。其实,那几T的视频,那好几百块买来的笔记,那一摞辅导书都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在你那放着而已。
你有的就是自己的脑子自己的手。你以为你关注了我,每天我分享的东西就是你的了?你以为你关注了很多资源号,天天刷微博保存资源那些东西就是你的了?哎,你真是NAIVE
2、看书画书小达人
说完资料搜集的问题,就不得不再说一下资料的使用问题。
如果到了现在你还是一个只会看书的人,那你危险了。每当有人给我反馈说学长你推荐的某某老师真厉害,他的书写的真好。我总是忍不住补刀:你看出什么问题了么。
我一直说参考书的作用就是参考。只有一本书真的为你所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拿我一直推荐的丁老师的《外刊超精读》和《真题超精解》举例。太多人问过我这两本书怎么用,之所以没有写成像《致16考研人》系列那样的长篇,说实话是因为我没怎么用。
《外刊超精读》这本书我没有精读,我用这本书是学精读的。接受一个新的思想学习一个新的体系你必须仔细地读一本书作为敲门砖,这本书之于我就是一个敲门砖的作用。
我没有花7个小时去精读一篇文章,注意我不是说一篇文章不值得花7个小时去精读(虽然有的文章确实不值得)。那我为什么没有用7个小时去精读呢?因为我那个时候就不会精读。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早期,我就是主要掌握书里给出的内容,除此之外我更关注的是怎么精读。
我在意的是从哪些角度去分析一篇文章,查单词要查什么样的单词,记短语要记什么样的短语,分析句子要分析什么样的句子,仿写要怎么仿写,分析段落结构要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利用什么去分析。学习了20篇文章之后我对所谓的精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20篇文章我尝试着自己去精读,然后再根据书里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补充。
看完外刊,我就买了老丁的《真题超精解》。你可能会问”既然你没怎么看为什么还要买,还要给我们推荐呢?“我所说的“没怎么看”可以理解为我没有从上面直接吃多少鱼,但是我学会了捕鱼的方法。
有了精读的思想做指导,通过之前的学习有了自己精读的方法,我就放心的开始做真题。至于怎么做真题、做了几轮的问题之前的文章写过了。
我是怎么用《真题超精解》这本书的呢?是的,说实话还是没怎么用。如果说精读一篇真题的平均时间是3个小时,我看这本书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用从《外刊超精读》学来的方法自己对真题进行超精解。真题和外刊的最大不同是涉及到题目,这本书里对题目的解析是很详细的,但是再详细的解析也是别人的思路。我们要做的是整理自己做题的思路,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参考老师的解析,调整自己的分析方式。如果你只是一有问题就想看别人的解释,努力试图理解别人的想法,哎,你真是NAIVE
3、考研急行军
这类人有一个显明的特点就是想的比较长远。这不是好事儿么?有时候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我每天收到的各种私信中,如下问题占了很大一部分。
“学长,听说你考的中科院你有复试资料么?”“学长,听说复试要考口语我该怎么办?”“学长,你认识XXX老师不?你向他推荐一下我吧。”“学长,我给想报考的老师发了邮件,他怎么不回我啊?”
关于上述若干问题,之前的回复都是开玩笑的说”别叫我学长“。现在我统一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人很多时候特别容易产生幻觉,尤其是你特别想做成一件事并且努力在做的时候你往往会潜意识里以为自己已经做成了那件事。我不是不想告诉你怎么准备复试,怎么准备口语,可是你初试过了么你就准备复试,你英语能考60么你就准备口语。
至于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你需要先从这么几个方面考虑考虑。
(1)、你有没有给提前联系老师的必要?
不用明说,大家都能理解你提前老师的目的。但是你知道么?有些招生单位老师有很大的权利,他可以在复试的时候决定要哪个学生不要哪个学生;有些招生单位的老师却没有,反而招生办的老师有很大的权利,你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关于复试有用的信息,如果你是为了……还不如直接联系招生办的老师。有些招生单位,比如我所在的地方,你考上研究生之后采用的是轮换制确定导师,复试的筛选方法是打分算平均分进行排名。你和老师之间是双向选择,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哪个学生最后会跟着自己,他们只负责挑好的学生,这也不需要你提前联系老师。
(2)、你有没有想好你要联系哪个老师?
给老师发邮件自然要明确给哪个老师发邮件。是给有名气的老师发还是给有潜力的老师发?假设你给一个年轻有潜力的老师发邮件而且他回复了,再假设他给你保证了什么,再假设你又顺利通过了初试。但是你去了那边又了解到一个自己更感兴趣更有名气的老师,同时他也表示可以接收你。你怎么办?
(3)、你有没有让老师给你回邮件的资本?
很多人费尽心机地思考怎么让老师回复自己的邮件。但是你想没想过你有什么让老师给你回邮件的资本?假设你是一个老师,看到什么样的邮件你会回复?你又会怎么回复?
一些普通的高校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是科研院所很多高级别的大牛都很忙。他们不是不想理你,只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理你。你有什么经历和东西值得他们感兴趣,就算他们对你的某方面感兴趣他们又没法确定你能不能来。于是很多老师会这么回复你:“我看了你的来信,非常感谢你对我们实验室感兴趣,也欢迎你考上之后来我们课题组实习。”看到这样的回复你是不是以为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联系老师的努力终于有结果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哎,你真是NAIVE。
(4)、你能不能考上你就联系老师?
假设你一切关系都打点好了,老师喜欢你,你也喜欢老师,他答应你只要过线就保证能来。结果……结果……初试你英语没过线或者总分没过线,你还要和老师说“老师,你放心,你再等我一年我明年肯定来”么。那你最好现在去联系一下考试院的人看看能不能到时候帮你改个成绩。
究竟什么人应该先去联系老师呢?
如果你成绩优秀,保研的可能性很大,由于保研政策的改变你应该先去自己心仪的学校联系一下老师;如果你要参加夏令营了,想去某个老师那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你应该先联系一下老师;如果你专业特别突出已经有所成果,但是考研考高分的可能性比较小你应该先去联系一下老师;如果你报了一个很好的学校又担心自己考不上,那你可以先联系一下准备调剂学校的老师。
如果以上条件你都不满足,先好好准备初试吧。过了初试咱们好好聊聊怎么联系老师,怎么准备复试。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想太多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你就认真地去做,很多时候结果往往比你自己一开始预想的还要好。记住,不管干什么步子太大小心扯着蛋。就算想迈大步也要学会用什么正确地姿势。
资料收集症患者,看书画书小达人,考研急行军。如果你是其中一类且觉得没问题,那你继续大步向前,我为你祝福你。如果你觉得这样下去有点问题,我也为你祝福,想想该怎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