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渐行渐远的大侠

那些渐行渐远的大侠_第1张图片

        晚饭时听到旁边坐着的俩人在谈论找工作和工资待遇的事,说道哪个单位的工资比较高待遇好等等之类的。不知为何脑子里面又想到了武侠小说,自己也不知道和他们的谈话有何联系,就是这么联想到了,武侠小说看多了吧?

        提到武侠,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惊心动魄而又令人叫绝的打斗,盖世神功,仗剑走江湖。有一说法,武侠是成人世界的童话。众多武侠作家和学者都曾就武侠做过解释,武侠主要在于侠,武是基础,武功再高没有侠义之心,也只是一个江湖草莽。江南七怪武功并不高,出场时最多不过三四流,但是江湖名气很高,颇受人尊重敬仰,冠以“七侠”之名,主要在于他们行侠仗义的缘故。关于“侠”金庸先生在《射雕三部曲》中做了完美的解释。“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非郭大侠莫属,金书中还一位侠,就是萧大侠,我把萧大侠定为金书第一大侠,郭大侠为第二大侠(本不喜这种人物排名,二位大侠可谓各有千秋,只是萧大侠是前辈)。《天龙》之中金庸先生并没有直接说萧峰是为国为民的大侠,而萧峰做的大部分事都是为国为民。最终两位大侠都为国为民而亡,这难道是成为大侠的代价吗?

        为国为民,让我又想到了一位历史人物,苏大胡子苏轼。也算是金庸武侠中正式出场过的人物,作为一个文臣跑个龙套,和武侠好像没什么关联。历史中的苏轼确是个文臣,但也做过武将打过仗。一生几乎都在遭贬或被贬的路上,他每被贬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百姓就能受到福音(当时各地百姓应该都希望苏轼被贬并且能贬到自己地方吧)。无时无刻不是为国为民,称之为苏大侠也是可以的。苏轼若只安心做一个才子,一个仅仅是满肚子装满文墨而非不合时宜的才子,最后做一个“权倾朝野”的京官应是必然的事,这样他的一生可能就不会这么“悲惨”了,如果金庸先生允许,萧峰郭靖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隐退,结局或是另一番情景。

        金庸十五部小说中,本最不喜或最讨厌《鹿鼎记》,因为它不(像)是武侠小说。有这种想法可能仅是把武侠当作是成年人的童话,或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相比其他武侠主角,韦小宝可说是菜的不能再菜了,除了特别重义气,好像没什么好词适合他了。而相比现实中的我们呢,又有几人能有优越感?设想如果韦小宝生活在现代,他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会被尊为所谓的“成功人士”,暂不说他多有钱(现在的观点好像是:成功=有钱),他若生活在现代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坏”,好人也谈不上,算是一个中间人物吧。把他和为国为民的大侠相提并论,简直就是侮辱了大侠们的身份,为国为民和韦小宝也没什么关系。可不得不承认的是,韦小宝“阴差阳错”的倒也做了不少为国为民的事(在他自己看来应是亏大了)。

        为国为民的大侠,在我们看来,像是开玩笑,闲暇之时娱乐调侃一下而已,不过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好像就是要为国家社会人民做贡献吧;自私自利的“小瘪三”我们更为不耻,恨不得把这种人给……。哦,我们更看重的应该是工资待遇吧,这算是自私吗?不算吧,而且我们的工作也算是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只是这并不是我们关心的罢了……

“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立功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渐行渐远的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