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爱的结晶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变迁中的儿童社会价值》是一本经济社会学读物,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美国1870年代到1930年之间孩子在社会变迁中的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变化。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爱的结晶_第1张图片

本书作者维维安娜·泽利泽,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社会学家,曾任美国经济社会学学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一直致力于经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代表作有《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亲密关系的购买》等。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儿童的价值,立意就跟市面上同类型讨论儿童的书籍不一样,尽管这是选取美国1870年到1930年这段历史来作为论证依据,但在当下的社会,也是很受用的。特别是当下我们开放二胎以来,有的人随波逐流,看到别人生自己也生;而有的人却依然选择丁克,或者只生一个,到底是政策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还是人们的观念影响着政策的改变?通过本书,我们能切实找到答案。


维维安娜·泽利泽作者首先探讨的是儿童在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改变。在18世纪的英格兰和欧洲,对于孩子突然的死亡,大家都是很冷漠,甚至是孩子的葬礼也是很简单操办,父母很少会去参加孩子的葬礼。但是到了19世纪,孩子的死亡成了很多家庭不能接受的,孩子过早死亡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父母也不再克制自己的悲痛的情感,出现了新的大众文学类型,越来越多的文章安慰失去孩子的家庭。这一场情感革命的变革,才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跟家庭重视孩子的葬礼,也开始重视儿童的生命,儿童心理健康也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兴趣点所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孩子无法给家庭创造经济价值,唯一能回报给父母的是让父母情感上得到满足。有的人生孩子思想养儿防老,而有的生孩子仅仅是想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需求的不一样,孩子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需要是有用的。


越来越多的孩子会通过帮父母分担家务,通过自己付出的劳动力获取价值,让孩子成为家庭经济的参与者,越来越重要。可是到后面,童工却从工业中被推出,最大的原因缺少教育的孩子的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工业化的发展,也因为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妻子跟孩子都不需要出去外面工作,单靠家里的男人就可以独挡一面了,孩子开始接受教育。对于儿童的保护,也开始立法,合理化起来,虽然过程艰辛缓慢,困难重重,但却能让孩子更加受到重视,将孩子从现金关系中排除出去,让劳工家庭对待孩子有了新的观念,孩子也是家庭一份子,是值得父母做出牺牲的。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儿童保险的变化情况,这也是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转变的一个重大依据。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上保险,开始保障孩子以后的人生。在20世纪初,儿童保险成了保险业最具有争议性的产品,很多反对上儿童保险的人觉得把孩子的生命用商业来衡量,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对于孩子的死亡有利可图,是对神圣生命的一种亵渎。对于他们而言,被保的儿童不过是另外一个版本的童工,一种情况是从死亡中赚到钱,另一种则是从劳动中赚到钱。而让儿童保险得到广泛关注,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儿童死亡葬礼的昂贵,只有保险才能让死亡的孩子有一个体面的葬礼,当人们对哀悼仪式有了新的需求,才会推动囊中羞涩的父母为孩子投保。在19世纪末期对贫困儿童体面葬礼关注的潮流,成了保险业的卖点,表明了父母接受了关于儿童的哀悼方式。


作者还分析了领养风潮的来临。这是孩子从有用到无价的过程在不断变化,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90年代的中国,领养跟儿童买卖也同样是存在的。愿意花钱去买孩子的,都会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有的家庭喜欢男孩,就花更大的价钱买,有的家庭喜欢女儿,女儿的价格相对来说就便宜很多。而这些家庭这么做,想要孩子的初衷,刚开始都是希望孩子有所贡献,起到帮助,经济发展决定了父母对孩子不同时期的需求。在19世纪的时候,孩子的劳动力能决定他们的交换价值,而20世纪的时候,只要他们能给家庭带来欢乐,就是有用的。领养的方式也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要符合领养资格,才能领养孩子。


本书的中文翻译出版已经有八年光阴了,翻译者王水雄,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副教授,他跟本书作者研究领域一样,翻译风格通俗易懂,剖析的角度独特到位。本书在1985年还获得美国社会学界的至高荣誉赖特·米尔斯奖。


让我们以希拉里·克林顿谈论到的儿童问题来小结一下这本书: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实现上帝赐予的潜能的机会,我们永远都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读完《给无价的孩子定价》,你会明白孩子的存在,无关乎经济,无关乎价值,他们是独立而存在的个体,却因我们创造了他们的存在,变得神圣,我们爱孩子,爱的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爱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