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读后感(长沙 王萍)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惟一来源。这就是很有名的“白板说”。洛克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定了遗传的作用。而生物学流派强调的就是人格至少有一部分来自遗传的生物学差异。

      汉斯艾森克提出人格主要由生物特性决定,并应用因素分析法把所有特质归结为是三个基本人格维度,分别是外向—内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艾森克认为外向者和内向者不但行为不同,而且其生理结构也不同,主要表现在大脑皮层唤醒水平。气质指的是一般行为倾向。我们能够在婴儿时确认气质差异,所以毫不奇怪,研究者认为气质主要来自遗传。但气质并不是决定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唯一因素,还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只是气质的倾向也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选择。根据气质类型,可将儿童分为抑制型儿童和非抑制型儿童,他们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学习的适应性各有不同,只有根据气质选择匹配的环境和教学才能对他们的学习有利。对此,我们能否根据儿童的气质类型来分班分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

      在生物学流派中还有一特殊流派:进化人格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从进化论借用了自然选择概念,来解释诸如焦虑等人类普遍存在的特征。因为社会排斥导致焦虑,为了避免焦虑,人们寻求改变,走进群体,所以焦虑是为了满足物种需要而进化来的。如此说来,抑郁也可以是满足物种需求进化而来的。这种说法还是不具备说服力,缺乏实证。这种世世代代继承下来的人类本性,犹如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以上是对生物学流派的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思考。读了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和生物学流派的理论后,发现没有谁的理论是没有缺陷的,没有的理论可以为人类这一复杂物种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只是各有侧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九、十章读后感(长沙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