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TOWN,是一款关于“城市、地点、故事”的生活方式移动应用,由最优秀的编辑贡献城市新发现,为用户提供聪明、充满情感的城市与地点的指引与推荐。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驱动,提供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来探索城市,为用户找出与众不同的、充满故事并适合自己的地点,通过不断学习用户的兴趣喜好,帮助用户做出更好的决定。在这里,用户可以在去过的地点留下故事,发现精选推荐的地点,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

、产品定位

TOWN,是一个生活方式社交媒体。


二、用户需求

1、记录和分享自己经历的地点及其故事。

2、发现城市中优质的地点。


三、目标用户

热爱记录和分享生活的人,热爱游玩、探索体验不同地方的人,追求某种生活方式的人。


四、产品主要功能

4.1、核心功能

1、写(地点)故事

通过“图片+文字”(话题)的媒介形式(一个故事里,最多6张图,每张图最多140字描述),记录并分享用户经历的地点的故事。

2、(城市)故事、动态

信息流列表形式,以故事图片为列表项主体,按照发布时间倒序,展示出相应范围下(系统推荐和关注用户)分享的“(地点)故事”。

3、地点集

将多个地点,在某个主题下收集到一起,形成一个用户自定义的主题范畴的地点集合。

4、主题

系统推荐的比如“咖啡、美食、休闲娱乐”等一些比较“通用”主题的地点(故事)。

5、话题

通过一些热点话题,可以看到相关的(地点)故事。

6、推荐关注用户、人物

系统推荐的“优质用户”,关注后可以看到相对更加高质量的好故事(地点)。

以上2-6点实质上都是“发现地点及故事”,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层面来提供。


4.2、辅助功能

1、故事的评论、喜欢

供用户之间的交流,认可的表达。

2、附近

可以查看用户附近范围的地点(故事),是移动应用的利好之处。

3、搜索

供用户主动搜索相关目标地点故事等。

4、地图模式

更加形象化地呈现用户“地点+故事”的积累。

5、个人主页

自己的对内的生活积累(故事、地点),对外的个人展示(品味、粉丝)。


五、产品结构框架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2张图片


六、视觉呈现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呈现上,总体是美的。“黄、黑、白”为主要配色,偏年轻化,显得丰富,热情。


七、商业模式

目前从产品中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商业化行为,相对还处于进入发展期,积累用户阶段。潜在商业模式,比如可以考虑围绕“地点”开展,通过“故事”润色,说得直白点,这是非常好的“软文”,形成对“商业地点”的推广,而且这点不仅仅是产品,用户本身也可以做(有收益,也能带动用户积极性)。

其实,产品中内容目前还稍显平淡,并没有能比较活跃,如果策划一些活动邀请用户参与话题,通过赞助的形式推广“商业主体”并给予用户奖品,这是多方共赢的方案。

当然了,一切的前提还是有用户,只是说用户也不会自己来,也不会自己活跃起来,产品要做运营有效的事情来加把火。


八、运营策略

大概看了一下,主要是“开放平台、种子用户、社区推广、数字营销、合作整合、活动策划”这6个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微信、微博、Instagram上有官方号,微信公众号的活跃相对是最好的。


九、产品设计亮点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2张是一个页面,只不过随着手机的"(轻微)摇动"即可看到"图在手机屏幕里左右移动",这种视觉动作体验挺有趣,更加丰富了观看效果。

尽管本身只是一张静态图,但是做到动态图的体验效果,甚至因为与用户的动作联系上了,感觉更细腻好玩,让内容更能打动用户。(除了竖着手机看,还能横着看)


还有一个小亮点,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7张图片

与一般的直接放弃编辑内容不同,这里优先提供“保存草稿并退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用户分享故事的最终完成度。


十、产品建议

1、关于“写故事”

1.1、从操作流程上看,这是偏“事后回忆”,而非“现场记录”(第一个操作是"从相册选择照片"),进而也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频”。试着提供“相机”功能,并在目前基础上更突出“写故事”入口,是否会提升一定使用频率?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8张图片
“写故事”“教育”界面

1.2、“写故事”的操作较麻烦,先在右上角一个点击,进入“写故事”界面(接受无法关闭的提示文字的“教育”,尽管是为了引导用户写出更优质的故事,但直接影响体验),然后还要到底部再来一个点击,才真的能开始写。玩起来更重要,内容好坏是次要的(引导可以相对弱化一些),这可以做下一步提升的部分。

2、关于“故事信息流”

2.1、目前浏览故事图片相对干扰较少,用户可以更专注于图片内容,点开之后则是全屏的图片动态展示,沉浸感更强,这体验确实很好。而且,“喜欢”这个社交操作,这里都可以直接提供完成。

不过,查看和添加评论这个重要的“交流”,则需要多一次点击才能提供(阅读量的增涨,是要点击进入“全屏图片”内页后才会+1),相对繁琐(当然了,有总比没有强)。另外,人是比较会从众的,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没有其他人的评论内容带动,用户只靠自己的喜好和环境影响,多数时候都不会有行动(一般“欣赏故事”这个动力是不足的)。即使是看故事,那大家一起看,会不会感觉更好?数字再好看,都不及实际几个用户评论。

如果要更加活跃,评论就应该以某种解决方式更加前移直观一些,尽管这可能会牺牲一定的简洁性。

发现个bug:在列表中给某一项每次点亮“喜欢”后,其阅读量都会+1(“喜欢”,可以反复点亮点灭)。当然了,往有趣的方面去想一下也许这是一种策略吧,“喜欢的,就是相对的好内容,多给一个阅读量,以兹鼓励”(但反复给就没意思了)。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9张图片
个人主页

3、粉丝相对难涨,但是“喜欢数”相对容易涨,对于用户激励来说,是否有必要再个人主页里展示出来“喜欢总数”?

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_第10张图片
设置页

4、设置页,排版上感觉有点错乱,尽管是有对齐的。

5、这款产品的核心是“地点+故事”,尽管不是特别新或者较复杂的概念,但是,如何引导已有用户和新用户去“习惯”这个行为,而且提高这个行为的频率,是产品要解决的一个重点。比如从强调发现惊喜的地点,更强调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其中像“记录自己每天生活或工作地点、途中的风景”(用户自己觉得好的地点,发生的故事,那就是优质有价值的)这种就显然更能影响到用户,或者是更多用户能玩起来的理由,是从玩法上的修缮。


ps.这篇是自己在尝试换种模式整理“产品设计思考”,其实有不少想法并没有写进来,而且有的可能写得有点怪,我也在适应中,希望一款比一款更能驾驭吧。


最后,

以上仅为浅尝后的一家之言,个人理解而已,欢迎交流,也许我说的都是错的。

APP版本,1.17.3

iOS版本,10.1.1

鲤洋

2016.11.14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TOWN”的产品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