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

1、行为的概念

行为指的是孩子所做的和所说的,并不是你对那个行为的评价。例如:孩子把衣服留在地板是一种行为;贴上标签说“邋遢”则是对这个行为的一种评价。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成自然地带有色眼镜去看孩子的行为了呢?PET中用一个长方形来代表孩子的所有可能的行为,称之为“行为窗口”。

《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接纳的概念

所有父母都是凡人,他们对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接纳或者不接纳。真实的父母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有时候能够接纳,有时候却无法接纳。因此可以将长方形分为“可接纳行为”区和“不可接纳行为”区两个部分,所有可接纳的行为放进行为窗口的上方,不可接纳的行为放在下方。例如,你的孩子在周六早上看电视,让你自由地干家务活,那么,你会把孩子看电视的行为划入“可接纳行为”区;但如果你的孩子看电视的声音让你无法忍受,这种行为就是“不可接纳行为”。

  行为窗口分界线应该落在什么地方?这个全因人而异,不同父母的接纳范围会不一样。

《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影响行为窗口分界线的因素

(1)父母本身的个性、心情等

有些父母天生容忍能力非常强,他们会对孩子产生包容和接纳的感情。接纳和包容就是他们性格中的一个特点——他们的内在安全感,他们的强容纳度,他们喜欢自己这个事实,他们的情感不易受到周遭发生的事情影响,他们被称之为“善于接纳的人”。

《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些父母,则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非常不容易接纳他人,通常这些人对于他人“应该”表现的行为,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抱有非常强烈和坚定的观念——不仅是针对孩子,而且是针对每一个人。跟这些人相处,你可能会觉得非常不舒服,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是否接纳你,他们被称为“不善于接纳的人”。

《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父母感觉自己精力充沛、健康快乐时,就很容易接受孩子的大部分行为。

《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父母由于睡眠不足而而疲惫不堪、头痛欲裂,或者心情急躁易怒的时候,孩子的许多行为会使他感到心烦。这种不一致可以用图来表示:

《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孩子的个性

对于某些孩子,大家确实感到比较难以接纳。他们可能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或者多动症,或者他们表现的行为不讨喜。例如,一个自生下来就经常生病的孩子,一个难以入睡的孩子,一个爱哭的孩子,或者一个有腹痛的孩子等,都常常会让不少家长很难接纳。

许多书籍和文章都主张,父母对每一个孩子必须一律平等地对待。这个概念不仅误导父母,也使得父母在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不同的时候产生罪恶感。大多数人都能坦然承认他们对于成人的接纳程度有所不同,那么在对待孩子上,为什么不能有接纳程度的区别呢?

事实上,父母对一个特定孩子的接受情况,的确会受到这个孩子的影响,用图表示如下:


图片发自App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更容易接纳女孩子而不是男孩子,另外一些父母则恰好相反。非常好动的孩子会令部分家长感觉吃不消,有些父母则认为充满好奇心及独立探索问题的孩子,不如那些内向、依赖性高的孩子惹人怜爱。

(3)环境因素

父母是否接纳也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动。一般父母都会承认,当他们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自己对孩子的接纳度会比在家里的时候大大降低。

孩子面对父母态度的突然转变,常常感到困惑不解。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平时可以被家长接受的餐桌礼仪,当有客人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父母却突然表示恼火。这种矛盾,可以图示如下:


《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父母双方对于孩子行为的接纳标准不一样,也使得家庭内的接纳图景变得更加复杂。通常而言,父母中的一个总是较另一个更容易接纳孩子的行为。此外,每位家长的接纳线也会因为环境和心情的改变而上下移动。因此父母双方往往无法在同一时刻对孩子的同一行为产生相同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PET》〈2.1接纳的概念〉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