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突然追起剧来,《带着爸爸去留学》,孙红雷饰演爸爸,辛芷蕾饰演小后妈。
雷哥真的是把爸爸演活了。在儿子花样嫌弃坑爹的过程中,爸爸不离不弃,可以说是生死相随。
他跟司机适当吹牛,被儿子嫌弃,结果儿子赌气下车跑了,他追啊追,失散了,最后依靠自己的技术得到外国本地人的帮助开车找回儿子。
他怕儿子跟小女友感情越界弄出个娃来,于是紧跟着儿子各种监视,适时出来阻止,就为了傻儿子别犯傻。
在学校枪击案时,为了救儿子,他不顾子弹,与枪手以命相博,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只要儿子能活,他生死不惧。
各种细节,各种对儿子的深爱,在搞笑中饱含感动。虽然这些都是剧中的情节,但是作为父母,为孩子的心是真真切切的,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奉献与付出。
剧中的孩子们,花样作死的背后,都间接陪衬了父母对孩子的担忧与深爱。
亲子关系,永远是矛盾重重的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年龄和年代的差距,决定了他们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和裂痕。
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是个孩子,是自己保护的对象。有了这个观念做前提,父母就不由得控制不住地管束孩子,把孩子掌控在自己的管理能力范围之内。
而作为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加,以及独立人格的建立,势必觉得父母的约束是个束缚,甚至是个枷锁。
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作为孩子,怎么会体会到父母的心情。孩子们想要的,无非是自由而已,是父母少管教,多随他们性子而已。
身为妈妈,自知养儿不易,说多了孩子嫌烦,说少了又怕孩子听不懂犯下错误。然而,我们忽视的一点,正是“人终归要自己一次一次试错,才能逐渐走向成熟”。
如果父母把孩子本该自己犯的错都为其避免了,孩子又该如何吸取教训成长起来呢。摸着石头过河,总得学会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人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面对失败。
因为人这一生,失败要比成功多得多。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失败,不能直面挫折和惨淡,那么人生的诸多沟沟坎坎要如何安全度过呢。
父母不能为孩子挡一辈子的雨,终归有一天父母会老去,会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孩子们,如果早一些面对风雨,在父母的适当关注下面对风雨,总比失去父母突然掉进暴风雨要来得好一些。
陪孩子学轮滑,看着孩子小小的身影,一歪一扭跌跌撞撞,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安静地守在一旁,让他自己在摇摇晃晃中学会平衡,在跌倒爬起中学得经验,而不是一直伸手去扶,给他依赖。
放手和观望,并不是不爱他,而是给他更多爱自己靠自己的机会。
鲁迅的《社戏》中曾写到一个母亲,孩子们要在夜里乘船去其他村子看戏,母亲虽然心里很担心,却依旧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
鲁迅写道:
「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正是母亲的适度退出对孩子的掌控以及适当的放手,成就了孩子们美好的一个夜晚和难忘的回忆。对于母亲来说,这种放手,无疑是艰难的,母亲担心了一整晚,直到孩子们平安归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无非是守护和观望,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便越来越多地偏向观望,慢慢地学会离开。孩子终究会长大成人,而父母要学会的便是适当的得体退出。
我曾经在小区里看见一个妈妈,儿子都已经一米八的个子,母亲仍在旁边喋喋不休地叮嘱儿子出门要拿这个拿那个,责备儿子这么大人了怎么还什么都忘带。
我在远处,看见儿子面无表情地听着母亲的吩咐默不作声,大概已经习惯了这种管束。我在想,儿子为何总忘带东西,难道跟母亲的面面俱到和无微不至没有关联吗?
如果母亲学会适当放手,孩子又何尝不会学着照顾自己呢?是母亲没有给他那个机会啊。
爱很简单,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简单,因为这是母性的本能。然而难的正是,忍住自己的喋喋不休和无微不至,把孩子本该学本领的机会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事,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担心,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他们是否能靠自己独立存活于世。
愿天下父母健康快乐,在为子女付出的同时,也多为自己想一些。
愿天下子女快乐成长,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多多体谅父母的苦心,在未来的路途中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愿父母子女多相亲相爱,却各自独立,幸福下去。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为我们付出一切。感谢孩子给予我们二次生命,让我们透过孩子反观自己,有了为孩子赴汤蹈火的勇气和爱。
珍惜所有。
——
欢迎关注公众号:非一专栏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