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也有学问

图片发自App

准备了半个月的销售方案竞赛终于落下帷幕了,最终我代表中支以预赛第三,决赛第二的成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方案的主要设计人,我骄傲!!这次的竞赛能够进复赛,完全不在计划内,领导本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将工作交给了我,没成想…

对于我来说,销售方案设计是第一次,平时只是看其他部门的方案,或是合作单位的销售方案,PPT的制作跟大神比起来,比“小白”还要“白”,完全把它当做对自己的一次挑战,鞭策自己快速进步的手段,反正从一开始领导没有对这次活动报太大希望,我就试试看呗,第二名是对我过去半个月的付出更好的奖励,精神上的满足,比物质带来的动力更大。出于意料的是,活动结束后,居然还有发鼓励金,这种给人意外惊喜的方案不知道谁想出来的,我很受用。

今天读万维刚老师专栏,谈到“花小钱的学问”,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小钱应该怎么花,才能起到大作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次销售方案的合理性。

公司经常会制定激励方案以促进业务提升,多半是每成交一笔业务,奖励多少钱,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有1%-2%的提成,起初两项奖励是活动结束后统一发放,但效果并不明显,参与度并不高。

后来转换了激励费用发放的方式,小额费用以微信红包方式当天兑现,达成结果每天通报,一方面收到现金后,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有效的竞争机制又促使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活动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用万维刚老师的话说这就是“小钱要先给,大钱要后给”。当钱少的时候,人们通常不会被小恩小惠收买,花费这么多精力,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兑现,就没有做的必要,这并不是经济思维,而涉及的金额较大的时候,人就是经济思维了,就像是1%的提成,就应该活动结束后兑现。

方案的设置也不是只有激励,还有惩罚。去年年底,公司给每位员工下达了2000的寿险任务,方案要求,未达成人员,每人扣2000。方案的设计初衷非常好,以产险带动寿险发展,但效果未能达到预期。

寿险不比财险,客户的认知度比较低,并不是每个产险用户都有购买寿险的需求,销售难度非常大,多半都是内部消化,今年给孩子买,明年给父母买,但寿险很少趸缴,保险期限短则三五年,长则二三十年,保费压力每年积增,中途退保,保费所剩无几,又不合适,很多同事权衡再三,做出了就算扣钱也不买的决定。

就像《魔鬼经济学》中举到的一个例子,某幼儿园为了降低迟到率,制订了迟到一次罚3美元的规定,规定一经实施,不但迟到率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即使后来取消了这个规定,迟到率依旧比其他幼儿园要高,原因在于家长们起初觉得迟到耽误老师下班心里还有些愧疚,罚小钱后,家长就以为犯规很值得,还不用背负负罪感,反而为迟到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惩罚如果金额太小,不痛不痒,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适得其反,不罚款时,有些人还碍于面子在感情上不忍违反规则,一旦为自己找到了弥补这种自责的手段,罚钱,就变得理直气壮,理所应当了。

产品方案的设计不仅仅在于方案内容本身,而在于方案能否达到预期,激励方案设计的时间节点不正确,收效不大,惩罚措施制定的力度不够,也不行。小钱有小钱的用处,大钱有大钱的用处,方案设计不合理,达不到预计的目标,毫无意义。

给钱,学问也很大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钱,也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