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所取得的轰动效应已经无需赘言:
在豆瓣上,影片的评分已经高达9.0分——
这是今年华语片上映首日评分最高的院线电影。
迷影君身边的朋友圈几乎全部被“自来水”刷屏,不仅口碑炸裂,该片点映三天票房破亿,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现象级。
按照目前的预估,影片凭借暑期档的优势加成,冲击年度票房冠军也极有希望。
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电影能够如此火爆?
别着急,看完这篇影评你也许会有答案——
我不是药神
Dying to Survive
《我不是药神》是由青年导演文牧野执导,著名导演宁浩和演员徐峥共同监制的现实题材电影。
电影中由徐峥饰演的男主角名叫程勇,本来是个卖印度神油度日的中年油腻大叔。
可惜生意一直不是很好,又遭遇离婚危机,上有老下有小的他,生活渐渐入不敷出。
眼瞅着连开店的房租都交不起了,恰巧在这时候——
神油店里来了位神秘的顾客。
对方带着三层口罩,他叫吕受益(王传君 饰),说要找程勇帮忙从印度代购一款药,事成之后绝对稳赚不赔。
原来,吕受益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这是一种血液癌症,需要长期服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国内治疗这种病的正版药却要四万一瓶,可印度产的一种仿制药却只要500,更重要的是,药效完全一样。
程勇一开始并不相信吕受益的利益诱惑,而且走私药物犯法。作为一名精明的生意人,他本能地想要拒绝对方。
可毕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生活的重压终于让他决定铤而走险,去印度代购这种药。
于是,卖神油的程勇成了走私的药贩子,还拿下了印度仿制药的中国代理权。
为了贩卖这种仿制药,程勇又拉来几个白血病患者入伙,一起卖药。
包括教堂的刘牧师、屠宰场工作的黄毛少年彭浩,以及在夜店当舞女的单亲妈妈刘思慧。
几个人和吕受益一样,都是自己或者有家人是慢粒白血病患者,同病相怜的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起初,程勇卖药只是单纯为了赚钱。
仿制药的进价只要500元,而对外他却能卖到五千,绝对的一本万利的买卖。
但即便这样,这些药的价格依然比市面上的正版药要便宜很多——
程勇的走私违禁药品的生意,无意间成了很多患者的最后的救命稻草。
以至于很多病人家属会给他送锦旗,称他为:
「药神」。
可药神程勇也只是个普通人,他也有私心,他也害怕坐牢,所以也会产生犹豫和迟疑。
为了自保,他跟买药小组摊牌,决定收手不干。
可当一年过去,他才意识到那些病人没了自己的药,也就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没钱,吃不起天价药,就只有等死!
当程勇目睹了好友吕受益躺在病床上在一次次化疗清创中撕心裂肺的痛苦时,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悔恨和羞愧。
程勇又开始卖药了。
但这一次他不赚钱,只卖500元——
即使印度的进价已经涨到了2000元,即使他要贴上一大笔费用,即使警察已经盯上了他的走私行为。
但这一次的程勇却是心甘情愿,他想要用最大的努力完成这场救赎……
《我不是药神》在豆瓣上的分类被归为了“喜剧”,电影的前半段也确实带幕后监制宁浩和徐峥招牌式的黑色幽默风格。
但看完这部电影的迷影君却一点也笑不出来,甚至观影的中途,迷影君已经能够听到影院里细微的抽泣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已经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的魅力,而是电影关注社会现实的一种影响力。
《我不是药神》所聚焦的是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医疗保障问题,电影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徐峥饰演的男主角在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名叫陆勇,与电影相比,现实中的陆勇的故事同样具有戏剧性。
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慢粒性白血病。因为正版药的价格昂贵,让陆勇深感经济压力,他开始从网上托人代购印度的一种仿制药。
药效相同,但价格却只有原版药的1/8,最低售价只有200多块。
在自己服用后,陆勇自认这种印度防止药与正版药药效相同,之后他便通过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荐,托他代购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从2014年开始,陆勇尝试以低价从印度买入这种号称对白血病有奇效的药品,然后在国内贩卖,也因此被当地检查机关以涉嫌销售假药罪被告上法庭。
然而戏剧性的是——
在案件审理时,有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此案当时备受舆论关注,陆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舆论封为「药侠」。
而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故事正是在“陆勇事件”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编和艺术的加工,电影通过一个药贩子从利益追逐到成为患者的救世主的转变,为这段新闻注入了“救赎”的解读意义。
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导演没有过度消费这样的现实题材,而是对于这些特殊病患群体充分的尊重,甚至尽可能的减少艺术加工,呈现了一种国产类型电影稀缺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
全片大量的镜头都保持了低机位,镜头运动也只有简单的跟拍和推拉镜头。
在肩扛摄影微微晃动的画面下,呈现出了一种偏冷的色调质感,导演借此来强化电影中有关贫与富、生与死的强烈反差。
从剧本的角度而言,这部电影的完成度相当之高,编剧在故事中设计了大量的细节和伏笔来前后呼应,让整个故事节奏相当流畅,两个小时的时长丝毫不觉冗长。
程勇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他市侩、贪财,在和前妻的交谈中,还暗示他婚姻失败是因为有家庭暴力。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很多缺点的角色,却被导演放置在故事中,用以挖掘普通人生活中的“神性”。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意味深长,当徐峥为了好友吕受益而第二次重回印度代购药品的时候。
当程勇走出药店,站在脏乱差的印度街头,迎面来了一对人马,对方正托举着印度传统宗教中的迦梨女神和湿婆神像。
在队伍的最后,有人沿路喷洒着驱虫喷雾,站在迷雾中央的徐峥此时却与神像对视着。
一方面这两尊神在印度宗教中都是“死亡”和“转生”的象征,而到处弥漫的驱虫喷雾也映射了一种死亡衰退的气息,暗示影片的整体基调从轻松转入沉重。
而站在死亡迷雾中的程勇,也在这个场景里完成了从“人性”向“神性”的升华,呼应了电影前半段徐峥忽悠刘牧师时说过的那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台词。
电影是一部一部关于小人物对抗宿命的群戏,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在线,但相对而言,影片中徐峥的表演虽然依旧可圈可点,但在影片中却被其他配角演员抢了风头。
女演员谭卓饰演的单亲妈妈刘思慧。
一面是独自照顾绝症女儿的坚强母亲,一面又能在夜店里大跳艳舞光芒万丈,这样的可塑性实在让人惊艳。
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
有着小男人的委屈和怯懦,但他又有着执着的求生欲,他想活下去,为了自己的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孩子。
他请程勇去他家吃饭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满脸幸福地说:
一看见他都不想自杀了,以后说不定还能赶上他结婚当爷爷呢!
只是在一次次的病痛折磨和高昂的手术化疗费用当中,他变得绝望,早已没有了当初想活下去的强烈愿望。
尽管在此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当中王传君已经有不俗表演,但到了《我不是药神》里他才完全发挥了一个好演员的实力。
在电影中,王传君为了演出病人虚弱的样子,减重了20斤,为拍摄病重戏份,还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不睡来寻找状态。
除了王传君和谭卓之外,电影中最出彩的角色还有一人,就是章宇饰演的黄毛少年彭浩。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迷影君几乎从未注意过这位默默无闻的演员,但看完《我不是药神》记忆最深刻的却是他。
在电影中的黄毛是位20出头的少年,可现实中的章宇其实已经36岁了,但他却将这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黄毛是电影中最悲情的角色,因为病情所以从小离家出走,独自在上海打工。
他性格沉默,带着一股拧巴的狠劲儿,但却又重情重义:
在酒吧里看到刘思慧被欺负他手握酒瓶,随时准备发作,刘牧师被假药贩子殴打时,他第一个冲上去动手。
最令人心疼的一幕是在吕受益的葬礼上。
他一个人蹲在楼梯上,一边流泪一边吃着吕受益生前最爱吃的橘子。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纪念自己的好友的办法。
而之后黄毛的死,也成为影片情绪的高潮爆发点。
「他才只有二十岁,他想活命,这有什么罪?」
当演员徐峥愤怒的嘶吼出这句台词的时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今年华语片的高光时刻。
总体而言,《我不是药神》是一部难得的国产类型片的佳作。
尽管在影片的后半段它有些煽情过度,但无论是站在编、导、演的任何角度,影片都完成的可圈可点。
迷影君在很早之前探讨韩国商业电影为何屡屡成功时,曾经写过:
一部电影在艺术和商业范畴之内能够带给观众思考,给予观看者一种力量,含有强烈而饱满的情感,它就是好电影。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不是药神》正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所需要的那种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