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不存在!看看马克思是怎么在《资本论》说这个问题的

老实说,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像学校的辩论题一样:金钱到底是不是万能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可以用不同的论据。大家都写过作文,我不能因为这个题目不符合我的观点甚至和我的想法相反,我就不写或者按自己的想法来,这样的作文叫零分作文,敢写的人叫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血淋淋的红叉。

看客老爷们看到这里可能已经觉得我是标题党了吧,但是我之所以写前面这么多的废话,也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马克思也不一定正确啊,一他不是中国人,二他不是现代人,三他不是上帝,他的观点仅供借鉴,也可供看客老爷们用来装逼,但是要生搬硬套,那无异于刻舟求剑,书,还是要这样活读滴。

(克总高清大头图)

周转期间,就它由劳动期间的长度决定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生产过程的物质性质所决定,因此,不是由这个生产过程的特殊的社会性质所决定。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历时较长范围较广的事业,要求在较长时间内预付较大量的货币资本。所以,这一类领域里的生产取决于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货币资本的界限。这个限制被信用制度和与此相联的联合经营(例如股份公司)打破了。因此,货币市场的混乱会使这类企业陷于停顿,而这类企业反过来也会引起货币市场的混乱。

有些事业在较长时间内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间内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而另一些生产部门不仅在一年间不断地或者多次地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公有的生产的基础上,必须确定前者按什么规模进行,才不致有损于后者。

——摘自《资本论》第二卷 章十八

这一大段的描述,其实我也没真吸收几句话,不过,当我在看到这两段加黑的句子时,不由会心一笑,其实马克思的这两句话,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说读书,要知道,马克思在写《资本论》之前,也号称在伦敦图书馆读了1400多本书籍,笔记本记了满满100多本,才敢胸有成竹的说自己要写一部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伟大著作,而反观他的一生,很多时候,他连自己和家人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要靠富二代好友恩格斯的资助。


读书无用?不存在!看看马克思是怎么在《资本论》说这个问题的_第1张图片

可能在他眼里,他也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间内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

而反观他同一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是“不仅在一年间不断地或者多次地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但是,时间是会证明一切的,匆匆而过的十九世纪,大多数的人和事物都消失在这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中了,而卡尔马克思,长时间的付出始终还是让历史证明了他的价值。

千年伟人,这个称呼对于他和他的《资本论》来说,并不过分。

笔者认为,就马克思的这两段话,也可以这样作理解:

在一个社会上来说,有的产品周期很短,一年一出产,如土地农作物等;而有的产品周期非常的长,甚至还伴随着极大地风险,请各位看官老爷们想想航空航天是不是这样,甚至国家的军工产业也是这样,可以说,凡是需要高精尖科技力的,无一不是,但是我们难道能否认这些行业的作用吗?而这些行业里的工作者,难道不受人尊重吗?就是因为即使有这个周期长的不利因素,也依然掩盖不了成品之后的光芒。读书在短时间内很难转换成物质力,但是不可否认,读书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影响是巨大的,人类史靠他的思想改变这个世界的,而思想凝结在书中,如果说,商品因为人的劳动力而有价值,那么书就因为人的思想而有价值,而后面一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当然,不是说读书一定有用,这个世界史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而有些人却想用旧人的理论和思想去攻略这个新世界,对于这种人,我只能送给他一个成语,刻舟求剑。而即使如马克思这样的大神,他的观点,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参考可以,硬套危险。

本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无用?不存在!看看马克思是怎么在《资本论》说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