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读《人民的名义》有感

花了两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把《人民的名义》这本书看完,原本不打算看的,只因为电视剧热播,于是书也火起来,带来了网络上的热议,可以说是红遍了中国。

看完这本书,个人觉得从文学角度上讲,算不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文字水平和组织架构不算高,但这本书正好迎合了最近几年最热事件——反腐,从打大老虎到打苍蝇,每年都有大批的腐败分子被揪出,被网络曝光,被查处,反腐成了每个老百姓身边的事。

有鲜明的人物性格,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借鉴了大量近几年反腐的案例,且电视剧拍的也算是成功,一定程度上电视剧拍的比书还好,其热播也在情理之中。电视剧没看完,但书看完了,也来赶个热闹,发个叹,如下:

一、从来都是一把手政治。

ZG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追根溯源,民主集中制是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国家机构制度,意思是国家机构不采纳权力互相制约原则。认为: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只有实行高度集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辩证地统一。然而,现实中,民主只是表象和形式,集中才是核心。没有互相制约机制,那么只能是口头民主,就象书中,省委沙书记和李达康谈话,告诉其调易学习到纪委工作,实行同级监督,那么李达康买账吗,NO,做为长期一把手,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个人主义,同级纪委书记说好听了可以监督书记履职,可你纪委书记受的是市委书记的领导,你能监督你的上级做对做错,做好做坏吗,哄哄百姓可以,真要监督,随时可以让你纪委书记滚蛋;同时李达康也直白地问,你省委书记做为一把手,谁又来监督你呢?省纪委书记?他能监督你吗?这位沙书记被问住了。因为答案是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让下级监督上级,让上级践行民主,听下级甚至是百姓的话,可能吗?

二、干部的任用,只有任人为亲,哪来的任人唯贤。

国家的干部选拔作用条例中确定,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那么怎么看出你的德如何,才如何,是否贤能?组织部会说我们有一整套选拔任用标准和原则,以及各类考察机制。那么这些事要谁去完成呢?还是人。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大公无私,有几个人能做到客观公正,又有几个人是伯乐?古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算是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去挑选,你能保证你就是伯乐,选到的就是千里马吗?中国十多亿人口,行政体制内人员近千万,而所谓的位子帽子又有多少,且越往上越稀少,稀缺的资源,天然被权力所左右,在一把手政治生态中,一把手是愿意把手中稀缺的资源给一个他不认识,甚至与他对立的能人,还是更愿意给他熟悉且趋附于他的人呢,答案当然不言自明,所以,最好的也是最经济的就是唯亲。正如高育良,他成为省政法委书记是因他的上一任书记的大力扶持,而正因为有了他的大力扶持,他的大弟子们成了公安厅厅长,甚至差点成为副省长;而国家级领导人赵立春的扶持,其秘书李达康成了市委书记进省委常委,他的保镖成了国企老总为他输送巨额利益;而没有后台背景的易学习,虽然他是一个能担当、干实事的人,却依然长期停在基层,几十年无法升迁。

三、派系、圈子、团体天然存在,必须选队站位。

人是社会人,派系、圈子、团体从来都不是秘密,也从来杜绝不了,政府领导常大会小会说一句:严禁搞团团伙伙,却正好对圈子现象的普遍做了最好的注解。每个人通过进入这样的派系、圈子或是团体,进行所谓的抱团取暖,这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升迁的需要,在一把手政治、任人唯亲的生态下,一旦入了正确的圈子,一切都会变得顺风顺水,想要什么就会来什么,圈子外的人只能靠边站了。所以有秘书帮、政法系,这仅只是比较显露的,还有更多隐蔽的,自然不会细说。

四、靠实干晋升的只是偶然。

李达康算是秘书帮,有政治资源,也算是个实干家,且没有私心,仕途顺畅,这只是极个别现象,还有如易学习,实干加能干,前期走的顺,这里面有多少是因为实干得到的也不得而知,后期因为没有政治资源而长期停滞不前,再后来的快速升迁也是极偶然现象,还不是因为来了个新的省委书记,且被省委书记看上了,就可以跳过很多正常程序,连续升迁,快速调换岗位,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一把手政治的影子。还有反贪局的副局长,年龄不小、矜矜业业,却还是长期无法上位,不能摆正,或许永远就只能是个副职。其实更多的基层小公务员们,还在默默的低头拉车,一辈子可能就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终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读《人民的名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