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立生活

以前,我一直以为所谓的独立生活就是离开父母,能够自己活下来。随着年龄增长,才意识到,原来独立生活,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而是离开父母,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在这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然后有情调、有品位的活着。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总共念过五所学校,两所小学、两所中学、一所大学。小学六年级从村里的小学转学去了镇上的实验小学念书,住进了民办学生公寓,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寄宿生涯。初三又从镇上的初中转学到市区民办私立的全封闭式中学,然后直接保送本校高中部,再然后就考上了省内的一所二本大学。

父亲曾经参加过两次高考,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能考上。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当时在爷爷奶奶看来,书读得再多也没多大作用,只要能看得懂文字,会帮他们记账就足够了,所以没有支持父亲报告大学。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是在一个农村里面也能算的上是高学历高文凭了。从小到大,父亲在我身上投入的教育精力比同龄人都要来得多,虽然家庭条件并不是十分富裕,但只要是对我学习用帮助的,能够为我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父亲都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我,所以两次的转学的原因都是因为他希望能够为我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环境方面,相比同龄人,我总是走在他们前面。所以总觉得自己10几岁便能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自己一个人打饭、洗衣服、上下学,购买生活用品这就是独立生活。一起寄宿的同学大部分隔三差五的就会往家里打电话,尤其是女孩子,有的一天打三四个电话,妈妈长爸爸短的,撒娇哭闹的更是不胜枚举。但是我不会像他们一样,我一点也不念家,所以很少给家里打电话,更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哭闹,基本上都是刚离开家,到住宿的地方打电话报个平安,周末回家前再打个电话说大概几点到家,再者就是身上钱不够用了,打个电话让家里汇点钱。

等到了高考冲刺那阶段,学习压力太大,往家里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频繁,那时候才体会到念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其实自己心里十分清楚,以前不念家是因为离开了父母,身边不再有他们的约束,能够想干嘛就干嘛,不用顾虑做了什么事情又要受到他们的责罚。

从第一次住宿开始我便成天跟同学舍友混在一起,一起上下学、吃饭、玩乐,很少有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待着,看看书,写写字,或者出去外面逛逛。到了大学加入了学生会,成天就跟部门的玩在一块,吃饭逛街玩乐,只要是课余时间我基本上很少一个人待着。在去年的时候我还自以为是的把这种生活状态定义为我的社交能力很好,人缘好,天天有人在一起学习一起玩。看到周边有人经常自己一个人吃饭、上课、逛街便会觉得那个人好奇怪,怎么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真没意思,难道是人缘太差了。

等到了现在大四,离开了学生会,开始毕业实习,周边人慢慢的都离开了学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再没有人成天一直陪着我的时候我才慢慢意识到,原来我还没学会独立生活,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吃饭没胃口,静不下心学习,周末放假也没心情出去外面玩,缺了生活用品也不会想着去就近的超市买一下。放在以前,吃饭的时候我一定会打电话叫上几个人一次吃饭、静不下心学习就找人聊聊天、周末放假了肯定的约上几个小伙伴出去外面玩耍。到了现在我才发现,离开了他们,我的生活根本不是生活。

昨天开始执行每天写文章的计划,也给自己定了个粗糙新年目标,学好时间管理,坚持每天写文章,看书,确保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放假了就出去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人和事,不再局限在宿舍与办公室之间,不再伸手向家里要钱,让自己的生活不再过得像前几周刚开始实习那样枯燥乏味,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在这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有情调、有品位的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