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风光大葬...
非洲有着浓厚的丧事大办的传统。但相比于把人熏成腊肉、亲吻拥抱尸体等猎奇向传闻,非洲大地上常见的丧事儿大办的方式,还是载歌载舞。
按照人类学观察的记载,非洲各部族的丧礼模式大同小异,丧葬流行进行到一定阶段,男女老幼都会举起长矛、弓箭、盾牌、木棒或树枝扭动着身躯,伴着激越的鼓点起舞,牵着牛摇肩晃臂家畜舞蹈行列助兴,向死者致以最后的致意。
感觉应该是这样的:
但现代文明不会饶过非洲,非洲的葬礼也产生了变化。就像你去西南山区里看到的穿民族服饰的人一定是景区服务项目一样,如今,在非洲,人们也不会为了一个葬礼就特意穿上草裙起舞。
相反,西装和礼帽更能体现对先进文化的向往:
或者一套洁白的运动装,也能很好地体现仪式感。只有村里最力壮的小伙子,才能做到整齐有节奏地晃动肩上的棺材 :
只有当六人小队摇摆起来,你才会明白,黑人老哥的节奏天赋不是说说而已。因为被加入了动感的背景音乐,和有节奏感的剪辑,黑人抬棺视频现已火爆b站,获得百万点击量。
▲搜索关键词“黑人抬棺”
当然冤有头债有主,视频一定有它的出处。经过评论区指路,很容易发现,这一系列的抬棺舞视频都来自加纳。加纳,曾经的黄金海岸,如今非洲最发展潜力的地方之一,一个虽然仍然贫穷但没那么穷,尤其是能接触到外国先进文化的地方。
在加纳生活过的人表示,加纳人生性乐观,待人热情,注重仪式感,出席重要场合时都会认真打扮,常常令外国人自愧不如。
在这样一种社会基础之上,就给了加纳葬礼土洋结合的发展空间。早在加纳抬棺舞被挖掘之前,互联网上就曾流行过一波加纳特产棺材。
在加纳,在有人死之后,可以把他的棺材修建成漂亮的样子,让逝者兴高采烈地走完最后一程。
而且这里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就像中国的一些农村愿意给逝者烧电子产品一样,加纳人也愿意把棺材打造成现代精密仪器的样子:
如果说上两个图来源已不可考,不能十分确定一定是加纳人干的,那么,下面这个加纳GHANA航空棺材,则宣召了创意的属地:
球鞋文化一直与黑人文化密不可分,也有人订制球鞋棺材,希望自己死在生前最爱里。
当然,鱼造型师似乎才是加纳棺材的经典造型,以至于加纳某知名棺材店的招牌直接就是这个鱼。记住这条鱼,它来自21世纪初的加纳,或许某一天就会由这条鱼发展出非洲赛博朋克:
艺术品就是令人无法解释,但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能让人久久驻足凝视。从这个角度来看,加纳棺材鱼绝对称得上是艺术品。鱼的表情温柔,安详,谐谑,而且它还是个棺材。
加纳光怪陆离的棺材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他们把棺材带回了西方,参加各种展览,所到之处引起热烈反响,甚至有人不远万里跑去加纳订制棺材。
▲在伦敦的一场展览上展出的加纳棺材
但是因为棺材原料的原因,一些国家不允许进口加纳的棺材。于是,一位法国诗人为此写了一首诗,叫《我愿意死在加纳》。
试问谁不愿意死在加纳呢,有六人专业团队抬棺起舞,还能躺在私人订制的颜色鲜艳的棺材里火热上路。
而放眼整个非洲,葬礼中出彩的地方都远不止棺材和跳舞这么简单。非洲的葬礼是很隆重的。
在葬礼开始前,一般会树立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明白葬礼的安排事宜。葬礼上不但要请乐队,还一定要大摆宴席,载歌载舞,狂欢不止。亲朋好友们来了先随份子,然后胡吃海喝,一起跳舞,欢送故人上路。
当然,就像国内一些农村总有不相干的人看见白事就嚎一声“我的亲娘舅啊!”然后就去蹭胡辣汤喝一样,非洲的很多地方也有专挑葬礼蹭吃蹭喝的人。这些人根据讣告寻找葬礼专程奔丧,只为吃饱,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葬礼不管是丧是喜,为的都是抒发情绪,对冲不幸。那么,有喜就有悲,载歌载舞之前还是有必要先怀念一下故人。
在怀念故人的环节,除了欢快,非洲葬礼还讲究哭丧,一定要哭声震天才显得有说服力。但是难免也有哭不出来的时候,于是在葬礼文化比较发达的加纳,当地甚至发展出了专业的哭丧团队。
这个团队由寡妇组成。在丈夫去世后,她们收费为他人所爱之人哭号告别,哭声越大越感人。哭丧文化在非洲和遥远的东方,各自独立出现,却最终走上了相似的商业模式。
然而,大操大办自然难免造成浪费。对于种种丧事儿大办的现象,一位非洲官员是:“我们要继承的是民族优良传统,不应把大办丧事的陋习带入21世纪。”
哭丧团队,食材饮料,漂亮棺材,歌舞团队,每一步都是钱。在非洲一些比较穷的国家,一场普通葬礼的的开销能达到一两万美元,一场葬礼甚至令不少家庭破产。
肯尼亚著名社学家奥库鲁博士说过:“仅卢奥族16个支系中的一支,年丧费就超过13亿肯尼亚先令,造成家庭破产者不在少数。” 我们在互联网上玩的每一张黑人抬棺图,背后都是黑哥哥们的血汗钱。
那还说啥了,尊重就完事儿了。
-作者简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吃瓜星球(ID:chiguaxingqiu)作者:毛毛。只为每天给大家提供更多精彩的知识与内容,但不代表军武完全认同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