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林洋在考虑推进雾化治疗时,一天下午,在科室的她,居然偶遇了儿科万主任。
“护士长,您们这有房间可以做雾化么?”了主任辺逛边问林洋。
“您看看,我们这还有空房间么?”
“好像没有什么空房间,可我们现在门诊雾化在儿科太多了,赶怕你们门诊能帮忙分担点啊!”万主任面露难色,吞吞吐吐还是说了出口。
“那我们共同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依据现实环境,整一个规范的雾化治疗区。”
“行,那就拜托了。”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急诊就整一个空气雾化治疗区出来,协助儿科缓解工作量过于饱和之困。
几轮考察过后,设备科就着输液室的后排,贴墙做了空气雾化的设备带,儿科做雾化的病人来了,就坐在输液室的后排。
硬件设施上来了,空气雾化开始做了。
做着做着,问题就来了,一早,护士小婷就拿着一张小便条回来了,便条上写着病人姓名,雾化用的药。
“雾化医嘱就是用这小便条写的,我们执行吗?”婷婷气鼓鼓地。
“不是有门诊病历吗,怎么这样写?”林洋满腹孤疑。
“我们也不知道,可是这样的医嘱单真的让我们很为难。”小婷气平了些。
“总不能老是让病人跑来跑去补病历,有时候我们打电话给医生,可下次又是同样的,唉!”小婷接着补充道。
“我知道了,你先去忙,辛苦了。”林洋接过了小婷递给来的烫手山芋。
林洋坐在办公桌前想了一会儿,将“便条医嘱单”拍了照,通过QQ将单传给了儿科万主任,并且委婉地陈述这样做的不妥之处。
门诊两位老医生那,林洋专程去拜访了一次,一是告知目前门诊输液室开设了空气雾化,二是沟通医嘱单的事情。
后来,门诊二位老医生全是写了门诊病历规范执行,住院部虽有个别医生仍然开“便条医嘱”,踫到这种情况,林洋建设护士们先联系当事医生确认医嘱是否正确,确认后先执行,以免病人来回奔波。但其后一定要由当事医生补写门诊病历,并且将医嘱单发到科室护士微信群,由林洋转告给儿科万主任。
渐渐地,“便条医嘱单”就一点点消声匿迹了。
值得令人嘉许的是,小婷也在这起事件中增长了经验,懂得抱怨并不是解决之道,要学会寻求帮助,合理化沟通。
林洋也很清楚,门诊的医疗质量缺少监督才是事情的关键。门诊办主任由门诊医生兼职,对门诊医疗质量基本不曾过问,门诊基本是“各扫门前雪”状态。
不过,这对林洋来说,这也是后话了。
挼清了雾化医嘱的事,林洋开始着手雾化治疗注意事项。
雾化的注意事项上了墙,宣教一一落实,并发症护士们培训考核了。
护士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了,也就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
一位中年女子因“咳嗽半月”门诊就诊,医嘱沙丁安醇雾化,做着做着突然呕吐,面色苍白。华妮一看,判断病人发生过敏,立即停止雾化,病人情况好转。后来华妮询问病人,方知道病人以前曾经出现过类似现象,但没有引起注意,也没有告诉医生护士,结果同样的现象又出现了。
雾化虽然不是静脉给药,但仍然也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华妮仔细给病人讲清了危害,女子如梦初醒,表示再也不这样做了。
丁力晚班,两位老人带着几个月的小孩来做雾化,看样子是爷爷奶奶带孙子看病。他按常规配好药,打开流量开关,看着面罩喷出雾,交待了“斜抱或坐着做雾化”、“10-15分钟做完”、“面罩没雾了叫我们”等注意事项就离开了。
过了几分钟,丁力听见孩子哭吵声渐渐小了,初起他以为孩子配合了,但突然发现不对劲,孩子的哭声中,好似有一点憋气的感觉。
丁力跑去孩子面前一看,来不及多说,便一把取下面罩,抱起孩子冲救观察室,给上了氧。刚才还面色青紫的孩子,这才缓过神来,面色红润了,嘴唇恢复了血色,“哇哇”大声哭起来了。
原来两位老人为了让孩子早点的完,便一人强按着面罩,一人紧抱着孩子,孩子不停地哭吵挣扎。呼出的二氧化堆积在面罩里,哭吵时又被吸入,造成了二氧化碳潴留,以致孩子出现了上面一幕。
当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氧流量。
所以丁力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救了这名患儿。
两位老人站在一旁,手足无措,直到孩哭出声,才如梦初醒,一个劲地向丁力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