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童年(六)

                喜  馍  儿

                瑞  睿

        喜馍儿是小时候我们老家娶媳妇或生孩子时必备的一道面点,也是小伙伴们最喜欢吃的稀罕物儿。喜馍儿的做法是把和好的面坯放在用桃木制成的模子里铸造成桃子、石榴、红心、金条等样子,然后用胭脂画龙点睛,之后就可以上笼蒸了。蒸熟后,明光发亮,色彩艳丽,充满了吉祥、喜庆。如果是庆祝生孩子用,就用崭新的手绢将喜馍儿包了,待娘家人来看了孩子后每人发上一包。如果是结婚用,就把这些喜馍儿放到当做嫁妆的抽屉里、柜子里。

      喜馍儿可以说既好看又好吃,而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筋道,香甜,有嚼头。哪个小哥如果有幸获得一个喜馍儿,那是万万不敢炫耀更不会拿出来分享的,常常是藏在衣服兜里,趁小伙伴们不注意,迅疾掰了一块摁到嘴里,慢慢咀嚼,最后还会把馍屑仔细地从衣服缝里抖出来扔进嘴里。

      记忆中最深的是几个小伙伴去偷新媳妇嫁妆里的喜馍儿。那时候结婚当天晚上要闹房,闹房的主角是新郎的同龄人,我们这些情窦未开的小屁孩们心思可都在抽屉里的喜馍儿身上。那时候农村基本都没电,天一擦黑我们就会迅速包围住院子里的嫁妆反复琢磨研究,有的抽屉缝隙大,我们的小手可以勉强伸进去把喜馍儿夹出来;有的缝窄的就费大劲了,先用铁钩钩,还不行的话就开始使坏了,要么撬锁要么砸锁,反正是不拿到喜馍儿绝不罢休。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这个习俗基本也没有了,孩子们再不会为了这几个喜馍儿斗狠使坏了。高兴之余,竟然还有点惆怅,好像若有所失似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舌尖上的童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