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叫“百度知道”

生活中,总有一些微妙的联系。

比如,“百度知道”与死亡感。

尼采:“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我们终究逃不出死亡的恐惧,不如忘掉,然后好好的活在当下。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百度知道”。

从1991年第一个浏览器诞生起,世界变得大不一样。世界变得很小,我们能通过各式各样的照片、资讯和信息,了解这个世界拓宽自己的眼界。

让我猜猜,当你遇到一个难题,你从来没碰到难题。比如,很想吃的一道菜怎么做?衣服上沾了水笔渍怎么办?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怎么去?生病了该怎么保养?等等。

每当这个时候,如果是经过简单判断和尝试的答案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便捷。因为我们从不知道到知道,而且只要根据提供的方法去做。

有一种病叫“百度知道”_第1张图片
过程分析

在操作类和知识类方面遇到难题,我们很容易知道解决方法或者获得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然而症状类的问题,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大家身边也许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他/她总是关注自己的身体,一有不舒服就上医院检查,甚至在得到完全正常的身体报告后,仍然觉得自己身体是“有毛病”的,只是检查不出来或者暂时没检查出来而已。

我们对自己的问题是否是真的疾病,往往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相关的知识,不是医生却又不放心,于是,想要自己弄明白自己,这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上网搜索一下,根据网络上的说法给自己做个判断,网络上的是最公平的,它不会为了安慰自己,而说自己没事。于是,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

有一种病叫“百度知道”_第2张图片
恶性循环

而有些人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有一种病叫“百度知道”_第3张图片
一般情况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明显心态不同。

大家可能听过一个词

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为疑病性神经症,指人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只是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

特点: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

临床表现:

1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

2以骨骼肌肉和肠胃系统多见。头、颈、腹部居多。

3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4对有关疾病的各种读物十分注意,阅读后往往对号入座,加强了疑病观念。

5疑病观念很牢固,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因为知道自己的疾病证据不充分,才迫切要求检查和治疗。反复就医或医学检查,结果和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惑。

原因分析:

1.死亡恐惧:对未来的无知,所以我们始终生活在没有绝对安全感的世界中,而放大这种死亡恐惧,则会徒增生活中的烦恼,而失去改善生活的机会。

2.完美主义:过于追求绝对安全感,需要思考,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还是为了消除症状而生活?

3.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我们在别人的眼中活的很累很累,却不知到头来,自己为了谁辛苦了自己。

应对策略:

1.耐心倾听与仔细检查,实施说明。暗示性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暗示可能获良效。

2.药物治疗:无多大裨益,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3.找到自己人生中的意义和快乐感,然后在体验生活中,忘记这种不必要的恐惧。

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阿德勒

与其生活在无限不确认的恐惧之中,不如想想如何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病叫“百度知道”)